很识大体,虽不感兴趣却也认认真真,绝不敷衍。在看见自己拿来的书卷之后,眼睛亮了些,点头道了谢。
“达曼以后是要跟着我们了嘛?那太好了!我一会儿带他骑脖马去吧哈哈……”徐敬言玩的兴起,但达曼却要看书,只得依依不舍地跟着赵绪进了里间。
“嗯,不再回去了。”
“啊?他不是突厥的王族么?”
待赵绪仔细说明了一番其中原委,徐小将军才终于明白。
“那这样说,达曼就可以一直在我们身边了呀,好期待啊!……”
徐敬言很小时便从军,见惯了五大三粗的男人,如今来了个粉糯可爱的小人儿,简直是把心都要萌化了。
“咦?绪哥你不高兴吗?达曼很可爱啊!怪不得人说与胡姬生下的孩子都漂亮得紧,那么白的面板,鼻梁还那么挺,把两方人种的优点都融合在一起了,当然长得好看了…你说我爹当初为什么没和胡姬生了我呢?”
“徐敬言,接下来你最多每次只能说三句话。”赵绪面无表情地说。
“啊,不,前面的不算一句话……”
“……”
“绪哥你是不方便把达曼接进王府吗?”徐敬言被压缩了说话的量数,只能捡重要的说:“那达曼就跟我吧,我家里有地方。”
“跟你?做你弟弟?”
“做我儿子啊!”
赵绪正喝了一口茶水,差点被呛到:“你,你有十七了吗?怎么想的?”
“过了今年冬天就是了。因为——我爹不缺儿子,我缺啊!”徐敬言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弟弟很多,而自己不缺弟弟,只缺儿子的意思。
“胡闹嘛你是。”赵绪都弄不懂这小二愣子什么心思了“不娶妻了啊?你现在带个儿子以后怎么成家?”
“突厥未灭,何以家为。”小将军很是豪气地回了句。
“……”
“敬言此生已经决意投身沙场,保家卫国。七尺之躯,已许国,难以许卿!”
“…很好。”
赵绪只能微笑,想着自己回去后该怎么跟徐林解释他儿子这一壮举,才能让徐敬言不被打死。
第三十八章 徐昭
徐小将军觉得自己既然是男子汉,就要言出必行,说了以家国为重,便不再谈儿女私情。绪哥既不方便带着达曼,那自己便收了他做儿子,既能解了绪哥的顾虑,还能让自己父亲早点抱上孙子,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儿么?
可是徐敬言觉得绪哥好像不太同意,这几日有时间时总要跟他长谈一番。
他认为赵绪是觉得自己是一时兴起才如此说的,但他早就定下来今生不娶的心思,正好趁这个契机,领养了达曼,也算给自家老爹一个交代。
徐小将军觉得自己要用行动来证明,就十分活跃地带着达曼满军营转悠,逢人问道便回这是他的养子。
于是乎,不出半日,整个军营都知道了,年不满十七的徐将军收了个七八岁的义子。
当达曼知道徐敬言要领养他时,稳重得不似这般年纪的孩童,恭恭敬敬地对着徐小将军行了个大礼,便叫了‘父亲’。
徐敬言不习惯这般隆重,直接把小孩儿抱起来,傻笑着转了几圈,自此每日糖葫芦冷圆子八角糕不断。达曼来者不拒,只要是徐敬言给的便都吃了,弄得徐敬言也不清楚他到底喜欢吃什么,只能再变着花样的买。
赵绪有时来他们帐中瞧,便常瞧见这一大一小对坐着吃零嘴儿,或者念书的模样。他们看着融洽的很,自己不好再多说,于是也不再过问了。
徐敬言觉得自从有了儿子,心态都不一样了。
自己今后要愈发稳重,不可再冒进轻狂。达曼虽不是自己血脉,但定是要当做骨肉来疼的,他入了自己徐家的门,再叫自己以前的名字不太好。
徐敬言试探的问了小孩儿一句,是否愿意跟着自己姓,达曼倒直接答应了。
“啊,真好。”徐敬言揉了揉少年的头顶,笑得一脸痴气,转而又思索着想“叫什么呢?”
“昭。”一直不怎么说话的达曼忽然道,“先母为吾取名为‘昭’”
阿史那达曼的母亲虽是汉人,但因长久在西域居住,便信奉了摩尼教。达曼自幼耳濡目染,跟着母亲一同食素,斋戒。其母以为自己儿子是生来的先知信徒,却不知达曼却是不信这些教义,只是要让她开心。
达曼一直记得,当初城破之时,母亲自尽前一晚对自己说的教义——圣火昭昭,圣光耀耀,凡我弟子,同心同劳。
她说,我儿生性聪颖,今后便更名为昭,还吾昭然光明世界。
“徐昭?那便如此定罢,这名字也好听。”
徐敬言不知这背后什么意思,只是觉得他有些伤感,便把灯一吹,恶作剧般地忽然把小孩拦腰抱起,小心地放进了被窝里。
“阿爹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嗯。”
“那我说喽,讲完就要闭眼睡觉,明天咱们去城里逛集市,要早起呢。”徐敬言多年习武,摸黑也丝毫不受影响,自己一边换里衣,一边也钻进被窝里,说:“话说啊,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呢?说是这当日啊,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呢?你让我想想……我好像有点记串了。”
“当日地陷东南。”徐昭回了一句。
“哦,是了,这当日啊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
也不知讲了几遍,少年清清亮亮的声音慢慢小了。徐昭静静地等了许久没听到下文,歪头一看却是徐敬言自己把自己给讲睡了。
徐昭小心地起身,把被角给他掖了掖,慢慢地闭上了眼。
而徐小将军睡觉不老实,倏尔横过来一条胳臂就压在了徐昭身上,徐昭动了动要拨开,却被少年一把揽过在怀里,迷糊着说了句晚安。
徐昭不动了,静静地看着少年轮廓柔和的侧脸,片刻后又闭上了眼睛。
第三十九章 哥舒信
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当下属们问附离是否要入主王廷时,新王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诧的决定——烧国都,改元年,定都千泉城。
自此西突厥百余年的王廷一朝付之一炬,有名望的世家大族全都随新王迁至千泉,一时间千泉城熙来攘往,摩肩接踵。
千泉城南面雪山,三陲平陆,水土沃润,林树扶疏。因其暮春之时,杂花若绮,泉池千所,故而名焉。昔日突厥历代可汗每每来此避暑,以其冬热夏凉,景色优美之故。而附离却是开了先河,直接把此处定为王廷。
众人向来知道这位新王喜游历,善骑射,也决计改不了他的主意,只得收拾行囊浩浩荡荡随大部队迁往千泉。这一来二去,迁都再建,竟又是用了一个多月。∴思∴兔∴网∴
这些日子,穆千山一直跟在附离身边,突厥诸臣也都知道了可汗身边有一个武功高强的汉人侍卫。中原雍国与西域各国从来关系不睦,这时间长了难免有些闲言碎语。也不乏有人要从世族嫡子中挑选子弟作为可汗的贴身侍卫,但都被附离回绝了。穆千山自幼便在刀口上舔血,自然能觉察到别人的目光去去不了中是否有敌意,他占着这个位置,就让那些世族大家的子弟无从与可汗接触,理所应当的就成了眼中钉。
可汗的贴身侍卫,本是人人逢迎的物件,今却是无人问津了。
别人道穆千山是失意寡欢,却不知他性子就那般不喜与人言语,加之,他既不会突厥语,从来也不知道那些人在说什么。
有一个例外是,除了一直与他说汉文的附离,还有位哥叔叶护也是与他说汉文。
那个哥叔叶护同那些突厥大臣不一样,总是笑意盈然地,先和穆千山打了招呼,才去找附离。时间长了,就算穆千山不怎么答话,也知道了他是同附离一同长大的伴读,俩人的母亲是亲姐妹,而哥叔一族又是突厥十姓中仅次阿史那族的一姓。哥叔信的叶护一职更是有‘小可汗’之说。
这次,又和往常一样,那位叶护大人笑着递过来一个细长的碧玉瓶。他也不在意穆千山要不要,说了句请你喝酒便直接放桌上了。待穆千山点了点头,那人笑得爽朗,悠哉悠哉地进了里间去找附离。
他进了门,也不说话,自己找了椅子便坐,随手又拈起了一块点心。
他们两人长得有几分相似,但附离是五官都精致的很,组合在一起丝毫不显女气,反而有些张扬霸道的味道。而这人虽是棱角分明,却长得俊美妖异,虽不说雌雄莫辨,但让人恍惚间模糊了驰目性别。两人俱为白肤棕发,附离的眼睛为湖水般的蓝色,而哥舒信是野狼般闪着幽光的碧绿色。
“哥舒信,你进门不带打招呼的?”附离正批着文书,眼也不抬,说道。
“信草莽人也,不懂规矩,还望可汗体谅。”
哥叔信懒懒的靠在椅背上,敷衍道。
附离把笔放下,自顾斟了杯茶,把那碟为穆千山留的牛乳糕拿到了自己桌上,说“琼达怎么没除了你这祸害?”
哥叔信幽幽地看着身边那碟糕点被拿走,不知这发小儿怎变得如此小气了。
他抬眼,那双潋滟的桃花眼里满是不经意间的魅惑,如春风楼里最会勾人的头牌。
“因为…我可是很乖的。”
“呵。”附离不理他抛过来的媚眼,冷冷笑了一声,便自顾自继续批阅文书了。
答案两人都知,哥叔世家势力颇广,要不然也不会让琼达忌惮得要把哥叔氏各子弟分别派到各地,却不敢随意囚禁任何一个。若要说与附离的亲近关系,哥叔信可是当属第一,而他安然无恙,这两年过得舒心自在。
附离要正经阅事,某人却是不安分。总是扯着有的没的,虽只得一两句敷衍,但乐此不疲。
“我尊敬的可汗大人,您是什么时候都有闲情逸致,去中原一趟也带来个冷美人儿?真是厉害!”哥叔信说。
“嗯。”附离随意应了一声。
“我说,他怎么样?”哥叔信想起外间那人,忍不住笑问。
最冷淡的,却是最诱惑的。那副略显瘦削的身材下,蕴含着惊人的力量,既有着习武之人极为柔韧的身体,又是窄腰长腿,与他以前见得那些俗物全都不一样。
而附离却是不说话,哥叔信有些狐疑,片刻后,问“该不会是,这么久了,你还没弄到手吧?”
附离还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