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会更欣赏、更愿意你精明狠绝。但他不满的是……王妃聪慧,应当明白。”
白忱没有说透,但夏晨欢懂了。他起身看向对方,拱手作揖,“多谢白盟主,有劳您挂心了。”
白忱笑笑不语。做完和事佬,提笼上马,回帐哄自家那个去了。
夏晨欢又坐回溪边,一动不动的望着溪水,但不似之前失神伤心。眸中流光回转,思绪万千,越来越坚定。
待将到酉时,钟冀唤他回去用膳。
夏晨欢已不露喜悲,神色淡然,碧眸深处隐隐有几分绝然。
他上马宾士回营,进帐的时候萧皓轩正在内室看书。如前两日一样,男人看都没看自己一眼。
夏晨欢俯身一拜,肃然郑重。
萧皓轩方抬眼看他,暗眸不语。
夏晨欢说的恳切,“多谢王爷相帮,护送阮氏罪证入京,还断了阮家商路。您本不需要费这力气,我与夏国百姓感激不尽,定铭记在心。”
萧皓轩不置可否,原来是知道了这件事。他又将视线移回书上。
夏晨欢并没有在意男人的冷漠,他抿抿唇,抱歉地开口,“对不起,我不应该瞒着王爷,不应该用自己设套。”
萧皓轩一顿,放下书,两日来第一次直直与夏晨欢对视。
夏晨欢喉咙发哑,“我不该让王爷担心,不该与您僵持不下。对不起。”
萧皓轩眯了眯眼,梗在胸口的气蓦然消散。
他不知夏晨欢因顾遥之事痛苦,无法面对他,只以为这人不肯认错。
萧皓轩恼的不过是夏晨欢以身涉险,和事后理直气壮的态度。
他等的不过是这人一句道歉罢了。
夏晨欢又一拱手,“多谢王爷在李鹏之事上相帮于我。我惹了麻烦,要王爷替我善后,实是羞愧难当,请王爷受我一拜。”说完郑重的一拜。
萧皓轩微微蹙眉,有些不知该拿这人怎么办。
一开始他以为夏晨欢会扩张势力,安插眼线。谁知夏晨欢安分到不行,甚至一个贴身的夏国人都没留下。
可就在萧皓轩以为他不拘于权利和国界的时候,夏晨欢又来了个大反转。接连两次打得门阀措手不及,果断又决然。
当然期间不排除对宣王和大燕势力的依仗。但是不是存心利用,萧皓轩分得出来。
这点仗势欺人,萧皓轩愿意纵容他。
只是……
萧皓轩冷声开口,“你这般为夏皇和殷家筹谋。可你该明白,夏皇不是明君之选,殷家也不是忠臣之资,他们到底压不住夏国的朝局。”
夏晨欢不退不缩的直视男人,语气镇定坚定,碧眸闪亮中有锋芒涌动。
他本就要与萧皓轩说下面这番话。
“我不是在为父皇和殷家筹谋,我只是为夏国百姓担忧。我从来就不愿父皇是夏国的皇帝,他不配。”
夏晨欢顿了顿,决绝中带着狠劲,“他也是时候该从那个位子下来了。”
萧皓轩一怔,随即笑出声来,暗眸流光溢彩,凝视着夏晨欢移不开眼。
他怎么都没想到会从夏晨欢嘴里听到大逆不道,意图谋反之语。
这个人,真是每每出乎萧皓轩的意料。
第31章 春猎(9)
夏晨欢并不是一出生就隐忍懦弱的,孩子的性格是由环境和父母决定的。
他看到的坏境是什么样子,他以后就会照那个坏境去构建自己的世界。
父母怎么对他,他就会怎么对别人。
夏晨欢从小被冷落忽视,欺辱打骂,导致他曾以为世界就是这样暴力残忍的。
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可以让别人痛苦,把气撒到别人身上。看谁不顺眼可以用生命威胁对方,想让谁死便让谁死。
夏晨欢还太小,不过三四岁,小到他没办法改变和抗争。
他只能把所有的痛苦隐忍下来,把所有愤怒和委屈压在心里。他慢慢变的黑暗,变的像周围的人一样。
夏晨欢甚至想让伤害夏晨瑜,让那个粉雕玉琢的娃娃消失。凭什么他可以被众人宠爱,而自己得不到一点点关爱和陪伴。
可也好在夏晨欢还小,小到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被定性。
到了四岁,皇子们每日要上国子监读书学习。
夏晨欢虽不受宠,但作为夏晨瑜的侍从和书童,他听的学的丝毫不比任何一个皇子少。
他甚至越懂越多,比任何一个皇子都更聪慧,渴求书本和知识。
书中的为人处事之道,修身治国之理,正直与豪气,让夏晨欢知道原来不是所有人都自私可恶。
人也可以活出另外的模样,美好的,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在黑暗的深渊里,夏晨欢紧紧抓住了这一抹光亮。
小孩那时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很偏激,他不要成为一个像皇帝,皇后,夏晨瑜那样的人。
是书籍、书中之意给了夏晨欢解脱。他不再拘泥于自身痛苦,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来世间走一遭。
在书籍和现实的夹缝中长大,夏晨欢同样有了修身治国齐天下的志向。
他知道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读书人一样,中了帝王集权的圈套。
可夏晨欢没有别的出口了,他在懦弱和阴暗之间选择了懦弱。
但他骨子里的志气和傲气从没消失过。
甚至因为从小看多了宫帷阴险,加之不拘于儒术正统。夏晨欢对君臣伦常有着自己的看法。
天下与万民的利益才是根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并非一己之私,更不是高官贵戚聚敛财富的手段。
文人入仕做官,是为了天下苍生,而不是为了君主;是为了黎民百姓,而不是为了一姓帝王。
权力运作也必须以“爱民之心”作为初衷,否则将会变成单纯的权利斗争。
人的性格都是矛盾多面的。在夏国,情势所迫,夏晨欢选择隐忍求全。可到大燕后,没了束缚,他有机会做一些利国利民之事。
一开始夏晨欢只是不想燕夏开战才替嫁,可后来事情渐渐发展超出了他的控制。
阮氏崔氏结盟刺杀,李鹏胁迫于他,不知怎么的夏晨欢已经卷进夏国朝局之中。
不论是燕皇,顾遥,四个皇子公主,还是萧皓轩都对他太好。让夏晨欢自欺欺人的享受着不属于自己的温暖,不愿去想以后真相暴露时的可怕结果。
他原本还有一丝期望,如果能活下来,定要远离宫廷,浪迹天涯,行医救人。
但无意中发现萧皓轩把他当成顾遥的替身,让夏晨欢的美梦瞬间破碎。像被一桶冰水从头浇到脚,逼得他直视现实。
今日又从白忱口中得知萧皓轩相帮之事,夏晨欢越发清明。
如果说之前他只是夏晨瑜逃跑后的受害者,迫于情势才欺骗宣王。他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可现在他用宣王妃的身份打压门阀,干涉两国邦交朝局,借刀杀人。真相揭开的那天,宣王定不会放过利用自己搅动风云之人。
何况,萧皓轩对他无情。
他必死无疑。
夏晨欢想通这点的时候反而轻松了,是在死亡面前才有的放下一切的决然,是在绝境中才有的放手一搏的勇气。④思④兔④在④线④阅④读④
既然他要死了,那么夏晨欢想死的有价值一些,死得其所。他想完成自己从小读书的梦想,给夏国百姓们像大燕一样安稳祥和的生活。
到时替嫁真相曝光,也有一个人能稳住夏国朝局,和大燕周旋。而他那个父皇是做不到这些的。
夏晨欢丝毫动摇的神色都没有,让人不敢相信他上一刻刚说出要把自己的父亲拉下皇位的话。
萧皓轩嘴角上扬,凝视着夏晨。
意料之外的事才有趣不是吗?
“你是个双儿,当真狠得下心弃夏皇与殷家不顾?”
萧皓轩此话暗藏玄机,并不仅仅指夏晨欢背叛父母和外戚。
夏晨欢是异国双儿王妃,自身地位、利益与夏皇和母家息息相关。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虽然萧皓轩曾经给出承诺会待人如一,但他真能做到这般淡泊?
夏晨欢笑的淡然,洒脱傲气,反问男人,“在王爷眼里,我心胸狭小到只能装下父皇和殷家吗?”
萧皓轩这下真的被逗笑了,连眼里都是笑意。他直觉夏晨欢不同了。
以前的夏晨欢像是未经打磨的宝石,偶尔会从一角露出光芒。而此刻,这人不再怯懦退缩,耀眼的让他移不开视线。
萧皓轩挑挑眉,不掩饰话中赞赏,但也毫不客气,“如果你是个男子,我相信你能爬上那个位子。可你现在已是宣王妃。”
天高地远,夏晨欢想如何?
夏晨欢直视着男人,清楚明晰,“国家内斗敛财,最终苦的是百姓。不论是父皇或者殷家,还是阮忌,李国峰,赵郡卢氏,他们全都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他说的坚定,甚至带出豪气,“古之为政者,爱民为大。王者当以百姓为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萧皓轩眸色沉了几分,夏晨欢这是想辅人上位。
“你看中谁了?”听他的意思,早已有仁君之选。
“夏国门阀割据,皇权旁落,各中势力勾结抗衡。百姓需要一个“仁君”,但他同时也必须是一个“明君”,一个能将权力集中于中央的人。”
夏晨欢顿了顿,看向男人,“敢问王爷,一个明君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萧皓轩脱口而出,果敢自信,“识才善用。”
夏晨欢笑笑,“王爷日后当是明君,我之愚见亦如此。一个王朝衰微的下限,往往是君王个人能力的下限。而一个王朝兴盛的上限,则是同期士族阶层、为官之人能力的上限总和。”
他似笑非笑地望着男人,“王爷以为,那唯才是举的科举制,父皇想得出来吗?世家大族又如何能容忍自己的既得利益被侵犯?”
萧皓轩面不改色,脑子转的飞快。夏国科举制确由夏皇在七年前推行,阻力重重,但到今天也算站稳脚跟。期间主要是靠微衰贵族和低姓世家的支援,其中就有……郑氏。
男人眼神一凌,须臾之间已理清来龙去脉。
“那年他不过十二岁,就能用计使父皇施行科举制,并让本家支援护行。这些年来靠此收归人才,暗中壮大,同时稳定朝局。除此之外,还有土断法,青苗法等皆出于他手。王爷觉得,这人是不是明君之选?”
只有一个人符合夏晨欢所述,萧皓轩张口吐出几个字,“夏国三皇子,夏晨硕。”
“正是。”
三皇子夏晨硕的生母郑氏,是吏部侍郎郑彬之女。郑家在前夏也算门阀士族,但近百年来逐渐衰落,到郑彬这代已今非昔比。
郑氏在夏晨硕五岁的时候亡故。当时皇后再无法生育,亲生的只有双儿和公主,便将夏晨硕养在自己名下。
同样是寄人篱下,夏晨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