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会议结尾,方骆北淡定地丢出一句:“今天就先这样。”
众人:行吧。
方骆北没有久留,会议结束便离开。
赵旭东跟着他,提醒道:“我先下楼看看吧,别那位甘小姐还不死心,再端着碗粥等你。”
方骆北走在前面:“不会。”
他无所谓,对那碗泼在身上的粥无所谓,对那位一时没想开的甘小姐也无所谓。
他不但无所谓,也明确地知道,甘大小姐不会再继续纠缠了——
几天前,方甘两家的长辈强制安排的一场“约会”。
他告诉甘小姐,他快进组拍戏了。
甘家大小姐像所有对影视圈好奇的年轻女孩一样,问他:“什么电影。”
“文艺片。”
甘小姐顶着天真的表情,下巴垫着手背:“题材呢?”
“同志题材。”
甘小姐讶然:“啊?什、什么?”
方骆北沉稳淡然的面孔在餐厅灯光的映照下透露着一个渣男才有的无情和耐心,他一字一字地重复,像在为约会的女士念她不太熟悉的外文选单。
“同志题材的文艺片。”
甘小姐微愣,消化着这几个字。
约莫是约会场合的气氛尚可,对面男人的神情又过于沉稳,生气显得她小题大做,也显得她一个白富美大小姐不够矜贵,她起先没有发作。
不但没发作,还露出理解对方工作性质的神情,说的话却是另外一回事。
她道:“这样啊……”
她努力组织措辞,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太……好吧?”
方骆北:“哪里不好。”
甘小姐思路清晰,语言精准:“你在现实里和我约会,在电影里和男人约会?”
方骆北点头:“可以这么理解。”
甘小姐半分钟之前还在撑着下巴看男神,星星眼,亮晶晶,一句话的时间差,她抱起胳膊,端起白富美的高贵,倚着靠背,皱眉:“不好意思,容我多问一句。”
方骆北点头。
甘小姐:“你是在和我开玩笑吗?”
显然没有。
实地考察验证过的甘小姐用一碗热粥和一句“大开眼界、令人作恶”表达了她豪门贵女的愤怒。
赵旭东:啊,传闻中的#方骆北爱恨情仇系列#。
赵旭东进了电梯,对方骆北道:“她这会儿说不定一边开着她的玛莎拉蒂,一边在电话里和小姐妹控诉你的无耻。”
方骆北稳稳地目视前方:“不客气。”
赵旭东:“……”
然而事实却是——
美团外卖,章阿姨粥铺,使用者评价。
匿名使用者:开启盖子,粥香扑面而来,但那一刻我已心死,像流星陨落深海,带走了我对他的痴念和期待。两秒后,温热的汤汁从他线条深邃的下颌滴落,洒在他Gucci 20春款的白色暗纹衬衫上,眼泪模糊的,却是我的眼。我以为他会被我激怒,可他只是抬手擦了擦唇角,平静地问我:“这是哪家的粥?挺香的。”原来在他眼里,对他来说,我还不如一碗粥。一碗小米粥!?
趴在收银台看着这条最新五星好评的章念念、简来:“……”
作者有话要说:
甘大小姐:我恨!
第3章
简临回店里的时候,简来人不在,去送餐了,店里有一桌自带外食酒水的堂客,总共六个,都是熟人。
简临的熟人,一群做群演的老油条。
他们带了一次性餐盒装的外食,有肉有菜还有汤,店里点了份砂锅粥、几盘蒸菜,两张四人桌拼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喝酒吃菜。
这要换了别的店得给他们赶出去,粥铺不会,简大哥简老板虽然抠门儿,但对简临的熟人一向客气——都是做群演的,简临年纪又小,在影视城里还得亏这群老油条多关照。
老油条们这一年熬得不容易,没戏拍赚得少,抠抠缩缩,烟都恨不能戒掉。
他们基本都在影视城附近定居,买了房子,有老婆有孩子,过年就在禹州这里,不回老家,不挤春运。
节前这群人聚餐,就约在粥铺,简来给他们准备的蒸菜都是特大份。
店里就他们这一桌,空调暖风呼呼地吹,感慨和八卦跳跃在酒香里。
章念念一个人看店,坐在收银台后边刷寒假作业。
简临一回来,她就冲他挤眼睛,喝酒聚餐的老油条们扯嗓子喊:“你怎么才回来?”
简临把防风服挂起来,走过去,桌上看了一眼:“就带了这几个菜?”
老油条们嚷嚷:“不错了好吧。”
“就是啊,钱都赚不到,能有两个菜配酒可以了。”
“你也不看看今年猪肉多少钱一斤。”
“这牛肉还是我从家里拿的。”
简临和这些大叔大哥们熟络,不客气道:“吃呗,不够我等会儿给你们叫外卖。”
老油条们的脸都是影视城里风吹日晒摧残出来的,肤色黑、皱纹多、还粗糙,喝了白酒透出点潮热的红,像六颗会嚷嚷的荔枝。
简临看着他们黑里透红的样子就想笑,去后厨拿了两碟卤鸡爪。
章念念扭着脖子喊:“不能再拿了,要亏本赔钱啦,我们大老板要哭死啦。”
老荔枝们哈哈直乐:
“这丫头大了比小时候有意思多了。”
“别小气嘛,吃不垮你们店。”
他们喊简临坐下一起:“来来来,都成年了,一起喝两盅。”
简临拖了把椅子,长腿一跨,坐下。
这话他听多了,从小就听,老油条老荔枝们就爱怂恿小孩子喝酒,把这乐子当固定演出。
但没人真的让他喝。
老油条们以前常告诉简临:我们能喝酒,别人喊我们喝,我们也能喝,但你不行,谁让你喝酒,你都不能喝。
因为在禹州,在影视城这里,长得好看的小孩子不分男女,喝了酒容易出事。
简临于是不喝酒,谁的酒都不喝。
他坐下就是听他们天南海北地乱侃,哪个剧要开拍了,哪个剧黄了,哪个群演今年撞了大运签公司去当十八线了,哪个艺人快要过气了。
章念念从收银台挪过来,竖着耳朵蹭八卦。
聊着聊着,他们提到一个名字。
围绕这个名字,总有聊不完的八卦。
“听说方骆北要回来拍戏了?”
“真的假的!?”
“假的吧?”
“就是啊,他骆老师现在还用拍戏?”
在影视城,所有的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都是老师。
演员老师、灯光老师、编剧老师、摄像老师,连群演都是老师。
方骆北堂堂三金影帝,在剧组里当然也是老师,但别人都叫他骆老师,而不是方老师,虽然他现在姓方。
为什么?
因为最开始,方骆北并不叫方骆北,他出道时的名字是他当时的本名:骆北。
方是后来才有的姓氏。
加姓氏改名字放在普通人身上并不值得讨论,除非他是方骆北。▓本▓作▓品▓由▓思▓兔▓在▓线▓阅▓读▓网▓友▓整▓理▓上▓传▓
这事儿到现在还是禹州群演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再外加一个#方骆北爱恨情仇系列#,一顿饭几个小时也聊不完。
简临听这些听得耳朵都起茧了,翻来覆去就是那些,章念念却听不够,每次都像第一次听人说似的,睁着八卦的大眼睛,满脸热血沸腾的鸡血。
据说最开始,方骆北还是骆北的时候,只是个籍籍无名的小演员。准确一点,是个群演。
当年那个时候,十七八岁拍戏算早的,可惜他没演过什么有名的剧,能出名的角色也轮不到他,在影视圈底层挣扎了很多年。
后来主演了两部电视剧,够争气,一下就红了,红了之后又拍了不少戏,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男演员,还拿了几个有分量的奖。
内娱发展其实没多少年,最早的时候还是纸媒,等网际网路起来,又受造星产业链成熟的韩娱影响,国内娱乐圈发展突飞猛进,也开始造星,“炒作”这个词应运而生。
骆北就是这个时候甩开同批男艺人,一步登天的——
他的话题非常多。
好的、不好的,每天都会出现在网际网路上。
他比其他任何一个男艺人还要没有隐私权,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偷拍。
他的私生活、演技、拿的奖,哪怕是去吃顿饭都要被人挖料。
他受到了超乎寻常的曝光和关注,不知道从哪天开始,黑料满天。
说他被有钱人包养,说他势利眼、踩着别人往上爬。说他出来活动都是结交权贵,没名气没地位的演员艺人他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那么多不知真假的流言蜚语,换了其他艺人早受不了公开宣告,骆北却没争辩一句,他顶着满身黑料继续拍戏、参加公开活动。
有媒体曾想撬开他的口,问:你为什么不解释?
他连这句都没有理。
他像搭在弓上的箭,毫不掩饰自己的箭镞,最锋利的尖端迎面向前。
所有人都能看出他攀顶的野心。
后来流量这个词诞生,内娱爆了一个又一个备受争议的顶流,骆北的那些传闻和后辈比起来似乎不算什么,公众不再盯着他不放。
这一年,骆北拿到第三个影帝,跻身三金。
同年,传出讯息,骆北正式改名方骆北。
用当初娱乐版头条的标题概括:《惊天真相!三金影帝骆北竟是豪门方家失散多见的长子?!》
方恒集团的大老板找回的儿子是娱乐圈影帝这事儿,在当年被人津津乐道了足有半年。
这离奇的身世被曝出来之后,方恒集团便正式举办了一场媒体释出会,公开了方老板和方骆北的父子关系。
且一再强调,方骆北是长子,从小失散,全家上下找了很多年,和公众所知的方恒的大少爷方景沅是亲兄弟。
这经历,太神了。
后来有人总结方骆北被认回方家之前的逆袭史:从籍籍无名到三金傍身,从群演到影帝。
当年签他的公司已经没了,老板不再是老板,成了他的经纪人。
他先是双料影帝,再是三金,不但拿奖,国内商业电影发展起来的时候,他很有眼光地投了一些能够赚钱的商业片,富得流油。
传闻中包过他的金主老板遇上金融危机差点破产,方骆北注资的公司吞掉了那位老板的不少产业。
最后,他认祖归宗,成了豪门。
在禹州,群演出生的艺人没几个有名有姓,只有方骆北,他是影视城所有群演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是一段可望不可即的传奇。
因为史无前例、经历独特,内娱粉丝给方骆北概括了一个其他男艺人根本不可能会有的人设形象:大佬。
骆大佬有名有奖,有流量有话题,谁都可能过气,只有他不会。
黑粉甚至说过这么一句:C位?C位都不配给方骆北提鞋。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