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教训他们。”
朱瑙却看着锦官,等他的回答。
锦官伊始还有些不敢开口,可被朱瑙的目光盯着,盯得他头皮发麻,噗通一声又跪下了:“御史恕罪。是下官办事不利。”
朱瑙无奈地叹了口气。成都府的这些官员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跪倒是跪得非常勤快,话却都说不清楚。办事不利,是怎么个办事不利法呢?可有什么改善之法?这倒一句都没有。
其实并不是锦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而是他不敢说。
织造坊开办已有百余年的时间了,全盛之时几乎全国的绫罗绸缎都由此地出产,甚至许多西域蛮国的商人都会千里迢迢来此求锦。那时候织造坊里上千名织娘日夜劳作都来不及织锦,织出的锦立刻就会被抢购一空。与此同时,成都府的府库也被填得满满当当。
然而这些年来,蜀锦的销售越来越不济。此间原因有三。
其一是北方起了战事,受到战事的影响,蜀锦在北方的销售日益减少;其二是江南的养蚕人越来越多,江南的织造业逐渐兴起,南方的豪族富人对蜀锦的需求也在降低;其三则是蜀锦虽有官府开办的织造坊,却并未垄断此业。民间亦有许多织造匠人,而民间匠人做出的蜀锦质量远胜于官锦。于是就连蜀中本地的富户也愿意向民间匠人订购锦缎,而不会购买官锦。
官府的织造坊除了有工坊外,还拥有大片桑田。眼下对于织造坊来说,宁可将缫好的丝或是染好色的丝高价卖给民间的织锦人,也好过由坊内的织娘继续织造。如此一来,大量的织娘自然就空闲下来了。
其实出现这样的状况,身为锦官,本该想办法改革,提高官锦的质量与销量。然而这锦官才能平庸,并没有这等本事。又或者,锦官该将此情况上报官府,削减工坊内的人数,以免造成官府花钱养闲人的浪费。然而工坊内的工人越多,锦官的油水也越丰厚,因此这一点他也未曾上报,还是朱瑙自己研究了账册才发现的问题。
朱瑙在这里与锦官说着话,不远处的劳工们发现了状况,逐渐围过来看热闹。
看到一向颐指气使的锦官和令丞跪在地上叩头的场面,工人们顿时议论纷纷。
“哎,那两个人方才不是到我们这儿看过吗?他们是谁啊?”
“嘘,你们轻一点,听听看他们在说什么。”
“御史……他是朱御史?!”
“天啊!!那是朱御史!!刚才他从我身边走过,他还冲我笑了笑!!!”
工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官,全都吓呆了。有人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地上。
等他们渐渐接受了那两个年轻人是朱御史与他的侍卫之后,他们又专心听起几人的对话来,想知道朱御史亲自来织造坊有什么目的。
那一头,锦官向朱瑙认了半天的错,然而他越认错,朱瑙就越摇头。锦官意识到朱瑙已经了解织造坊里的情况,恐怕自己不说点什么实在话是过不去这关了。
于是他只能忍着肉痛提议道:“御史,眼下实在是流年不利,蜀锦的销售一年不如一年,才会造成织娘空闲的状况。为了节省官府开支,不如将织娘裁去一半……”
说这话的时候,他心里都是淌血的。如今织造坊有五六百名织娘,因为是犯人,工钱倒是不用给,但饮食上的花销是少不了的。他从饮食上克扣,能挖出不少油水。裁去一半,他的油水也就少了许多。
边上的织娘们听到这话,全都大惊失色。
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她们刚说完怕会被裁,现在就亲耳听到锦官说要裁人了。这一裁还直接裁一半,这下人人都岌岌可危啊!
就算在织造坊经常会被丞官们训斥殴打,就算辛勤劳作也得不到工钱,但这已经是她们目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待遇了。她们绝对不要被裁啊!!
“朱御史!”
王小月忽然从人群里冲了出去,径直奔向朱瑙。丞官们吓了一跳,想要拦她,可她冲出去的太突然,谁都没能拦住。一转眼,王小月已跑到朱瑙面前。
她噗通一声跪倒在朱瑙面前,哀求道:“朱御史,求求你不要把我们从织造坊赶出去。离开这里我们可能会死的。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干活,求你开开恩吧。”
她听说过朱瑙是个仁慈的好官,没准能够体恤她们的苦楚,再加上一时心急恐惧,所以就冲出来了。
令丞被她吓得半死,生怕她冲撞了朱瑙自己要摊上罪名,忙要上前把她拖走,却被惊蛰拦下了。
朱瑙瞅了瞅王小月,温和地问道:“你在这里做织女,是犯了什么罪?”
王小月低着头道:“我、我妹妹生了病,饿得一直哭,我就去地主的家里偷了一只鸡。”
朱瑙“唔”了一声。在织造坊工作的工人大多犯的不是重罪,要不然没有机会被分到这儿来。
周围的织女们虽没人有王小月这么大的胆子,敢跑到朱御史面前说话,但她们也都目光殷切地看着朱瑙,或是远远向他做出叩首乞求的动作,希望他能开恩,不要把她们赶出织造坊。
朱瑙笑了笑,道:“别怕,我不会把你们赶出去的。”
王小月和周围所有的工人们听到这话,顿时大喜过望,有人甚至喜极而泣了:太好了,朱御史说了,他们能够留在织造坊,不用担心被关回监牢或是被赶去做更加艰辛的工作了!
不仅工人们高兴,锦官更是喜上眉梢。他还以为这回裁人裁定了,没想到一名织女出来求个情,朱御史竟就松口了。朱御史简直仁慈得不像一位大官,能在他手下做官简直太好了!
他的嘴角刚咧到耳根,就听朱瑙叫他:“锦官。”
锦官忙低头道:“下官在!”
朱瑙道:“你被撤职了。”
锦官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他被……撤职了?撤职了??!!
他脸色骤变,忙不迭准备求情,希望朱瑙也能对他网开一面。却听朱瑙又道:“啊,对了。”
锦官满怀希望地抬起头,希望会有什么转机。却见朱瑙冲着他微微一笑:“给你两天的时间吧。自己去官府呈报你一共贪了多少银子。若填补得上,可对你从轻发落。嗯,希望你两天里能算清楚。”
锦官:“!!!”
=====
城里的另一边。
布庄的伙计来到一间院子外,拍了拍院子的门:“郑娘子在不在?”
过了一会儿,里面传出女子懒洋洋的声音:“谁啊?”
伙计道:“林记布庄的。”
又过一会儿,院子的门被开启,一名身着彩色织布、耳颈戴满华丽首饰的女子迎了出来:“什么事?”
伙计从兜里掏出一个钱袋递过去:“郑娘子,又有人订了两匹孔雀锦。”
郑娘子接过他的钱袋,开启数了数,神色还算满意:“知道了。三个月后过来取吧。”
伙计急道:“三个月?太久了,这回人家是要寿宴时穿的,着急要,不能快些吗?”
郑娘子横眉冷对:“织锦技艺繁复,三个月还不够快?有本事你自己来织!”
伙计又好气又好笑:“什么叫我来织,我要是能织谁还找你?买得起你孔雀锦的都是达官贵人,万一等得太久,人家恼火了,你开罪得起吗?”
郑娘子不屑地嘁了一声:“开罪就开罪,老娘怕过谁?再说他们要是怪罪我,你们布庄跑得了吗?少在这里吓唬我。”
伙计:“……”
这倒是实话。郑娘子只是个织锦人,不是商人。林记布庄的掌柜看中了她的才能,替她接些活计,从中抽取佣金。对方要是怪罪下来,布庄确实得想办法兜着,要不然谁都没好日子过。
伙计见她这样嚣张,心里十分不痛快。他眼珠转了转,有了个坏主意,于是撺掇道:“郑娘子,你怎么不多收几个徒弟呢?你织的锦名贵是名贵,可是太慢了,几个月才出一匹。你多收几个徒弟,教她们手艺,让她们供养你,每月织它五六匹锦,你自己算算你能多赚多少钱啊?”◤思◤兔◤文◤档◤共◤享◤与◤线◤上◤阅◤读◤
郑娘子听了这话,眼睛一瞪,叉腰怒骂道:“你个坏心眼的烂贼,想骗老娘把手艺传出去?滚回你娘胎里做梦去吧!”
伙计被她喷了一脸唾沫,讪讪抹脸。
郑娘子的织锦技艺是家传的,她自己又有天分,悟出几套独特织法,于是眼下她织的锦已成了蜀中最名贵的蜀锦,价钱能比别人贵几倍。
每个匠人都不会轻易把自己的手艺传出去,毕竟那是自己吃饭的饭碗。不过有些匠人会收徒弟,让徒弟劳作供养师父,当做授业的报酬。但也有些匠人决不把技艺外传,只传自己的后人,好把金饭碗牢牢捧在自家人的手里。郑锦娘就是后者。
她是个寡妇,人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可能也因为这点,她既虚荣又好强,脾气非常硬臭。奈何她的手艺就是好,别人看她不顺眼也拿她没办法。
郑娘子指着伙计的鼻子骂道:“你当老娘傻吗?还多赚几个银子?老娘的手艺要真传出去了,以后谁还来找我织锦?你这乌龟八王的黑心眼子趁早烂了!”
徒弟就算要供养师父,等过些年徒弟自立门户了,自然还要招别的徒弟。独门技艺也就不独门了。
伙计心道:你也知道你这臭脾气,要是别人能有你的手艺,就没人再会找你织锦了啊……
嘴上却哄道:“你这话说的,我也是为你着想嘛……”
郑娘子道:“少在那儿放臭屁。要让老娘收徒弟,除非太阳打西面出来!滚吧!”说完用力把门甩上了。
伙计碰了一鼻子灰,讪讪道:“别忘了织锦啊,我过三个月再来取……”摸摸鼻子,灰溜溜走了。
第96章 老娘发财啦!
那布庄伙计在郑娘子那里吃了一鼻子灰,讪讪地回布庄去了。他刚走出没多远,忽然迎面遇上两个官差打扮的人。
伙计忙退到一旁给官差让路,没想到那两名官差竟在他面前停下了。
“兄台,请问郑娘子家是在前面吗?”官差问道。他们是奉命出来找郑娘子的,只是他们不认识路,只好一面找一边向人打听。
伙计忙给他们指路:“是,看到那边那间院子了吗?那就是。”
两名官差向他道了谢,便向郑娘子家赱去。伙计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不免有些疑惑。官差找郑娘子做什么?
他第一反应是郑娘子犯了什么事。不过仔细想想,郑娘子虽然性子泼辣了点,但作为织娘她整天待在家里织锦,应当没机会犯事。又看那两名官差挺客气,不像是来抓人的……
由于在布庄做事,伙计对这方面的讯息十分灵通,他知道前两天织造坊的锦官已被撤职了。他立刻想到,官差来找郑娘子八成和官府要整改织造坊有关。
想到这一层,伙计的心情顿时有些复杂了。
了解蜀锦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