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当爹了……”
说起儿子能干,林三贵就骄傲了起来,说话也利索多了,恨不得把关于儿子所有的好事都说给姜蓉娘听,听听他们的孩子多出息,跟他们年轻时候幻想的一样。
姜蓉娘也很乐意听,段文赛说再多都不如林三贵这当爹的清楚。
简单把各自的经历诉说完,两人的话题就开始围绕‘林泽’展开,夫妻之间没有什么比孩子的牵绊更深,多年未见开始聊得生涩,但伴随着孩子的话题,两人就渐渐找回了当初的感觉。
少年成名,多番打击,青年却又振作异军突起;买卖手段过人,爱夫深切……不愧是她跟三贵哥的孩子,把她们俩的优点都继承了。
自己儿子如此能干,作为母亲的姜蓉娘也十分自豪。
林三贵当然讲得更加心情彭拜,看着姜蓉娘这般在乎儿子,他才敢把心里最想说的话说出来,
“蓉,蓉妹……你想回村看看吗?村里现在变化挺大的,比,比以前富裕多了。”
其实他更想问的是人还愿不愿意回林家。
原本林三贵是打算直接赎了人就带回家团聚的,但现在看到姜蓉娘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住着大院,穿的体面,说不准还有人伺候,过得跟夫人似的,林三贵就怂了,没有信心了。
当初本来就是林家对不起蓉娘,现在蓉娘日子过得这么好,有县令哥婿撑腰,哪里还瞧得上林家。
再摸摸自己粗糙的脸,林三贵觉得太心酸了。
本来以前他就没啥优点,靠着对人好蓉妹才愿意嫁给他的,现在他简直就是他儿子说得那啥,三无产品,拿不出手……
姜蓉娘何等聪慧,抿嘴忍不住笑,提着的心也放下了。
实际上林三贵担心她不愿意回去,她也担心林家不愿意接纳她,毕竟她也是再嫁过人,现在还是奴籍,日子过得好可身份真的低微。
如今看林三贵这还是一如既往听她话的模样,林家也是林三贵做主了,她想让珺哥儿跟着入林家的族谱想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看了眼小心翼翼的林三贵,姜蓉娘觉得好笑,都多大岁数的人了,这楞头子样还是半点没长进。
“自然是要回去看看,我还没见过我儿子呢,光听你说我可不放心……”
“是是是,那是不能放心,那你啥时候回去?我我我我先回去准备准备。”
林三贵听不出来妻子嗔怪的娇语,只激动人愿意回去。
他也不是真的一点情商都没有,姜蓉娘愿意亲自回去看,就说明愿意回林家的,不然仗着县令哥婿的身份,姜蓉娘完全可以叫他带林泽过来见面,然后看完儿子不稀罕再见他。
姜蓉娘很满意这般表现,觉得自己当年没看错人,林三贵是个忠厚责任的,也是服她管的。
“当然要准备,屋子可打扫干净些,我要带珺哥儿回去,珺哥儿怀着孩子得讲究,家里养老母鸡了吗?有砂锅吗?到时候我得给珺哥儿炖汤喝……”
熟练的指挥语气跟以前相处一样,如此说也是顺便探探口风,虽想再跟前夫好,可对女人来说有些时候孩子其实更重要,一把年纪的人没小年轻的冲动了。
她固然思念想见大儿子团聚,但小儿子也是她十月怀胎的骨肉,她得为她小哥儿考虑。
要不怎么好些单亲家庭孩子都跟着妈走呢?当然,陈氏那种特例除外。
林三贵完全没反对,只知道点头,只要蓉娘肯回来,他才不管蓉娘多带个人,反正就是一双筷子的事情嘛,哪有媳妇重要,欢欢喜喜。
“该的该的,家里什么都有,东西也都放以前位置。咱们,咱们新婚那屋一直锁着,淑菊想住,我,我没让……”
表完忠心,还不忘刷波表扬,雄性在雌性面前表现是天生的。
这话题转得姜蓉娘老脸一红,什么顾忌啊担心啊忐忑都没了,只剩下了女人当真自己喜欢男人面的羞涩,多大年纪都改不了。
林三贵也是一辈子的情商就用在姜蓉娘身上,难得开窍。
见妻子神态羞怯,再接再厉,老脸也是憋红,吞吞吐吐,
“蓉妹,你看今天天气好得很,我们……我们要不去外头看看,城里热闹,正好我陪你去看看东西,阿泽稀罕他夫郎,你怎么关心他都不如关心他夫郎让他高兴,儿子我当爹的最了解了,我给你建议。”
分明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姜蓉娘还不知道他那德行,不过女人最吃这套了,老女人也一样。
“那,那就去看看……”
“诶!”
得到首肯,林三贵激动没忍住一把抓住人家手,耍了回老流氓。
姜蓉娘低着头,老脸娇羞。
两个半白头发的人红脸的模样跟情窦初开的小年轻没两样。
爱情,真是个美好的东西……
第111章
姜蓉娘说要回村不是一句话就能走的,因为要一起回来的珺哥儿有孕在身,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
而且段文赛是准备亲自送两人回来,目地当然是撑腰,另外就是姜蓉娘重回林家和珺哥儿入族谱的事情,到时势必要在南阳镇待上好些时日,所以很多地方需要安排。
林三贵分开这么多年才重新见到妻子,一把年纪重燃爱火,哪里舍得马上离开。
反正他在这边干什么的讯息都跟林泽托来找他的人说了,不怕家里担心,田地最近也不忙,除草浇地的活儿老头老太太也能干着,不着急。
于是乎,家里不用愁,这边媳妇在面前,林三贵在县城呆得就有些乐不思蜀了。
而南阳镇这边。
林泽听到托人打听到的讯息,是意外又在意料之中。
他虽然跟林爹并未相处很久,不过根据以前的记忆和现在种种事情来看,林三贵其他方面暂且不说,在责任和感情上是非常男人的。
就比如说林爹并不喜欢陈淑菊,甚至成亲生都是父母用了手段,但陈淑菊入了门,怀上了他的孩子,他依旧像普通丈夫那样承担家庭,给予陈淑菊妻子拥有的东西,只不过对方并不珍惜。
所以现在能够让林三贵贸贸然离家出走去找的女人,那除了原配姜蓉娘肯定没别人了。
林爹那么大的人了,自己心里有分寸,何况人家是去追老婆的,林泽听过讯息后笑了笑就决定不多管了,只又花了些银子让两个人过去看着,免得林爹没出过门在外面发生什么意外事情。
倒是私塾这边课程逐渐进入正轨,学习知识逐渐加深后,学生们没之前轻松了,感觉到了吃力。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知识那么容易学,也就不会有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诗词流传之说了。
不过林泽这边还好,拼音并不难,数学目前也只是教导的基础,理科的东西在没有接触深入之前都非常轻松。
学生们主要吃力的方山源这边文学课,诗词、股文、策论等等这些都非常复杂,很多学子在开始学这些东西的时候就瞬间拉出了天赋距离。
商户学生们有多年语感基础还好点,村里周腊肉三个特招生没有任何基础,想要跟上学习程序就痛苦了,不得不花费比商户学生更多的脑力。●思●兔●网●
尽管私塾食堂的饭菜很好,但学生们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下去。
作为老师的方山源看着很心疼又很着急,可又不能因为这般就放松孩子们的教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也只能努力绞尽脑汁让课程尽量简单易懂些。
而作为私塾坐管,给家长们承诺了教学成果的林泽当然就更加着急了。
这些孩子要是学不好,考不上童生,那他辛苦经营的名声可就全没了!他的银子!他的捞银巨集愿!
于是针对这情况,‘视财如命’的林先生也绞尽脑汁思考番,在看过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后,想出了个他认为是神迹,方山源认为是馊主意的主意。
“荒唐!实在荒唐!林兄,你平日教这些孩子的歪理就算了,世道残酷,让孩子们多个心眼腹算也是好事,但你怎可在学识上也如此荒唐,按步就班,套用模式,这分明就是在拔苗助长!”
“方兄,你何必说得如此严重。这些孩子的目标又不是成为文学大儒,或千古诗人,他们来读书更不是升华灵魂,他们努力学习的目地很简单,只是想考上科举,光耀门楣,又或者当官为百姓造福……”
“所以诗词并不是他们的重点,只要能应付科举考试就行,何必纠结其他?因地适宜,因材施教,我们着重要教的是这些孩子做实事,所以我认为我教他们用套路作诗固然没有新意,但可解决他们如今过不去的坎,没有任何问题。”
泽珛私塾开学不到两个月,两位先生终于因为理念不同发生了争吵。
方山源气得脸红脖子粗。
林泽倒是很淡定,他的现代思维迟早会与古代文学碰撞是难免的事情,所以他并不意外。
古代教学是真真讲究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个读书人那诗词歌赋、策论事实,乃至骑射六艺就算不精通,也必须熟练涉及。
说实话,对古代的读书人林泽其实是真佩服的,因为这些都是真正有才之人,哪怕最差的腹也有几分墨水,学问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现代大学生含金量高很多。
可是,天下能有几个人成为全才?那是极少数。
所以,在林泽看来,选定方向,然后努力为这个方向目标才是正确,说白了就是白猫黑猫捉到耗子就是好猫的俗理。
如今孩子们在作诗赋词上遇到困难,因为经验阅历不够无法写出合格的诗词,那何不用固定套路模式的方法去解决?
科举诗词占比分数不多,这些学生又不志在文学诗人,干嘛在这上面花费巨大精力,而导致学习进度无法前进?
“方兄,我并不否认你说这是馊主意,这也确实有拔苗助长的嫌疑,但是方兄你要知道,生活现实和理想是不同的,孩子们来读书只是为了要更好的生活光耀门楣,升华灵魂陶冶情操并不适合他们。”
“而私塾学院是做什么的?是为朝廷培养人才,建设发展和造福百姓,只有吃饱饭生活好了,人不是才有精力去享受娱乐陶冶吗?”
“可是倘若其中有天赋卓越的,不是就此扼杀?林兄,你这做法太激进了!”
方山源也不是不能理解林泽说的话,但是作为个真正的文人,他是绝对无法苟同林泽这种更为现实思想的。
“但在这种坎上困着无法前进,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激情,扼杀的岂止是诗词灵气?”
林泽不为所动,别人说他如何都好,既然决定了教学理念他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他要的不是这些学生成为流传千古的著名文人,而是推动进步发展的枢纽者和行动者,日后在官场上一展所长,也是学生和其家长期望的作为出息的目标。
方山源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