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有问题。也有人说不可,帝为天,后为地,乾坤不可乱。皇后虽是男的,但也是入主厚坤宫的,怎么能代替皇上祭祖?应该由储君代替才行!
两波人吵得不可开交,大殿上仿佛菜市场一样热闹。周云见从未露脸,太子却一直守在殿上。虽然只有十二岁,但皇上病危,他身为储君,自然是有责任和义务到殿上来主持大局的。
很显然,众大臣,并没有将十二岁的孩子放在眼里。只是武帝余威仍在,众人不敢造次。不少人也各怀鬼胎,深知太子是皇上的亲弟弟,外亲都是沈家。由于武帝这些年把军权牢牢的把在自己手中,也就是沈家那里,所以支援皇上的,自然也支援太子。
于是众大臣有人站出来撺掇,让太子殿下监国。
有老臣表示,太子殿下才十二岁,此时监国不太合适吧?
还有人表示,太子殿下虽然年龄尚小,但他文修天下无双,是治世之能人,监国有何不可?而且,就算太子监国,也不是他一个人来处理这些事,不是还有众辅政大臣吗?可以为太子精选合适的辅政团!
晏河紧绷着小脸儿,冷眼旁观。
这一干大臣,看似忠臣良将,实则各怀鬼胎。谁是真正想建功立业的,谁是米仓老鼠,谁是清政廉洁的好官,谁贪墨迂腐、尸位素餐。若是没有一双火眼金睛,是看不出来的。
监国?太子淡淡一笑,说道:“众位大人都觉得,本殿可以监国吗?”
一部分大臣面带笑意,纷纷点头道:“自然自然,太子监国,天经地义!历朝历代,皇上外出,或不能理朝政之时,均是由太子出面监国的。”
偏偏在这时,周云见一身吉服,手持圣旨出现在大殿上。正在议论的众臣立即闭嘴,主动让开通道,并朝他行礼:“皇后殿下。”
周云见神色一凛,说道:“皇上有旨,若他身有意外,命我监国理政。”
第141章
众臣一时间有些懵, 不知道是该接旨,还是该出来质疑。许多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尤其是刚刚说要推太子监国的都傻了眼。
周云风脸上冷若寒霜, 与他平日里温顺的性子大相径庭,托着圣旨说道:“太子年幼, 并不能胜任监国之职。本殿与皇上, 向来感情和睦。让本殿监国,也是情理之中。若是众大臣有什么疑问,可以检视圣旨。”说着他将圣旨递给了一直跟在武帝身边的林海。
林海公公开启圣旨, 对众臣点了点头, 说道:“确系陛下笔迹。”
周云见转头对林海公公说道:“既然如此, 那林公公便宣旨吧!别愣着了!”
林海对他恭敬的点了点头,开始宣旨。大概的意思就是, 若朕有什么不测, 因太子年幼, 将由皇后代朕监国。众臣当尊皇后如尊朕,不可有半分不敬之类云云。
没办法, 众臣只好跪下谢恩。至少从表面上看, 大家都接受了这个现实。但是当天退朝后,太子却拦下了皇嫂,当着没走的大臣的面质问道:“皇嫂,你什么意思?”
平日里,周云见总是一副和蔼大嫂的模样, 如今却过于冷漠了。他冷笑一声,说道:“太子殿下这话,本殿实在不懂。”
“不懂?”晏河提高了嗓门,说道:“皇兄有没有留下圣旨,皇嫂心里最清楚不过!皇嫂可知道监国的意思?历朝历代,只有太子监国,谁曾听说过皇后监国?”
周云见不急不徐,城府沉稳,对答道:“哦?那太子可知道,历朝历代的监国太子,有低于二十岁的吗?别说十二岁,低于二十岁的都不曾有过一个。太子殿下想要为国建功的心,本殿是可以理解的。但请殿下也认清现实,你才十二岁,想要监国,等到你二十岁的时候再说吧!”
“你……”晏河脸色铁青,却又不知该如何发作,只能眼睁睁得看着周云见离开。
而刚刚支援晏河的几名大臣悄悄聚拢到了他的身边,其中一个年长的大臣说道:“太子殿下,这……这这这,太过分了!”
晏河一跺脚,转身出了宫。
而跟在他身后的那些大臣,则悄悄在出宫后聚到一起开始商量。稍微年长的大臣,悄悄递给众人一个眼神,他们一起进了望福楼。
周云见听探子回报的时候都快气笑了,这些人真是……会选地方。望福楼就是他的地盘儿。在望福密谋,这不是给他送人头吗?
幸好他在京城活动时做的比较严密,很少有人知道盛云就是皇后。只知道盛义士是个菩萨心肠的人,在他的雅间里议事,一定不会出什么意外。
周云见也是毫不客气,吩咐道:“听听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一个时辰后,影卫前来回复,悄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果然不出周云见所料,那些人正商量着撺掇太子夺权。皇上生死未卜,皇后却跳出来监国,这不合理。太子夺权,合情合理。关键是有人所提出的一句话:“从龙之功,必是飞黄腾达。且太子年幼,若是成功登基,定是个好拿捏的。”
周云见捂脸,这些人也忒迫不及待了,皇上这才昏迷了十天,你就不能再撑上一段时间?
不过,这倒正中他下怀。也是时候,清君侧,肃朝堂了。
第二天,周云见坐到大殿一侧的椅子上,监国听政。
大臣们面面相覻,唯一对他忠心不二的只有周家父子及其门生。如今朝堂上分成了三派,一派是以周家为中心的拥后派,一派是以那位出头的老臣,平章政事韩年为中心的太子党。还有一派,便是以老丞相为主的中立派。这一点周云见真的十分意外,当初老丞相给皇上添了多少堵,如今却一言不发的在旁边听政,着实让人意外。
周云见坐在大堂上,其实还是有几分新鲜的。难怪人人都想当皇帝,龙椅上的感觉确实挺好。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能给男人十足的满足感。
不过这个位置,也的确是高处不胜寒。若是德不配位,恐怕会登高跌重。
周云见说道:“快过年了,大家应该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就说说大家的看法吧!皇上昏迷不醒,由我来掌政。我是个很公正的人,大家说什么,我都会虚心接受的。”
众大臣:……
所有人都保持沉默,没有一个敢说话的。
就在全场一片沉默中,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只要我大晏能平安度过此危难,由谁监国,都不重要。太子年幼,的确不宜掌政。皇后殿下监国,也是出于权衡考量。只要于我大晏有益,臣,谨尊圣旨。”
紧接着在他身后的一干大臣,均齐声道:“臣,谨尊圣旨。”
当天下朝时,殿内的氛围十分诡异。虽然另外一派大臣并没有说什么,他们下朝后却再次去了那个包厢。与此同时,晏河和杨柳青悄悄换了身便装,赶往了清云山庄。
在清云山庄呆了一个下午,回来的时候晏河搭住杨柳青的肩膀,哥俩儿好的一般说道:“青哥,你男人我要去干大事了!等着!我也让你混个皇后当当!”
杨柳青满头黑线,说道:“殿下,你还真要夺位啊?”
晏河说道:“夺啊!行了,你在家等着,我去收拢些人马,很快就能开始夺权了。”
杨柳青:……
这几天京城里谣言四起,多数都是关于周云见的。皇帝病危,瞒是瞒不住的,百姓们也跟着惋惜,毕竟晏清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街头巷尾充满了纷纷议论:“听说男后监国了,简直就是个笑话。”
“女人当政,不是长久之相啊!”
“说得好!就算他是男儿身,可他既然做了皇后,就该有个皇后的样子!太子虽年幼,可太子监国才是名正言顺的。”⊙本⊙作⊙品⊙由⊙思⊙兔⊙网⊙提⊙供⊙线⊙上⊙阅⊙读⊙
“听说韩年韩大人很是支援太子殿下,希望太子殿下能够夺回大权吧!”
“还是希望皇上能够好起来,但是据说,唉……”
……
周云见带着教侍走街串巷,心道果然风言风语都起来了。有时候,一场浩劫,就是从这些风言风语开始的。晏京表面上看着仍是一派和睦,实际上,暗流早已开始涌动。
第二天周云见罢朝,众臣愁云惨淡。晏河被韩年拉着,去了他们固定去的那个包厢。晏河的小脸儿崩得紧紧的,韩年也是一派忧心忡忡。他先是冲着晏河抱了抱拳,说道:“太子殿下,京城近畿指军营大将军郁贺是臣的内侄儿。殿下若是有心,臣等,愿效犬马之劳!”
晏河沉默了半天,说道:“如今,我皇嫂监国,我……确实是不满的。可是,皇兄仍在,我怎可……怎可如此呢?”
韩年一脸的愤然,说道:“太子殿下,周后监国,名不正言不顺啊!”
晏河皱眉道:“怎么讲?”
韩年说道:“据我等所了解,他手中的诏书,是伪造的。”
晏河大惊,问道:“何以见得?常年跟在皇上身边的林公公,曾亲口证实那份诏书是真的啊!”
韩年却笑道:“周后入宫三年,常伴皇上左右,模仿皇上的笔迹还不是易如反掌?”
晏河:……还真不是易如反掌,我皇嫂那笔狗爬的毛笔字,别说模仿皇兄,就连七岁小儿都不如。他长年用一根鹅翎写字,后来又加了个笔尖。别说,还挺好用。
然而此时晏河的人设却忽然变成了极易被蒙蔽的小白兔,他一拍桌子,说道:“伪造诏书,这……这可是欺君之罪!皇嫂他……他怎么敢?”
韩年冷哼一声,说道:“他怎么不敢?大晏的江山,是晏家的!他姓周的,竟敢打起了监国的主意。太子殿下,你成年还有足足六年!别说六年,凭周后的手段,三五年便能将朝中所有大臣收归己用。六年后,殿下你还能顺利登基为帝吗?”
晏河的眼中透出几分惊恐,说道:“这……韩大人所言极是,我与皇嫂,并没有太深厚的感情。皇嫂虽无所出,但……但他也是个男人啊!”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啊!若是他私下里有了自己的孩子,那我大晏的江山……便要易主了!”
晏河终于急了,起身道:“不行!祖宗辛苦打下的基业,怎么能让一个外人窃去?不行!我……我不能坐以待毙!韩大人,帮我!若是……若事成,本殿封你为相!”
韩年满眼的凛然之气,说道:“能为我大晏保住祖宗基业,臣,死而后已!”
晏河的神情里始终还是有些瑟缩,说道:“可……可是,我皇嫂在皇兄的心目中是很重要的。沈家人对皇嫂,也是有几分敬重。若我想找沈家人出兵,怕是……怕是要花些口舌。”
韩年仍是一脸的坚定,说道:“太子殿下您放心!沈将军能被他蒙蔽,我们却心知肚明。刚刚臣不是说了吗?近畿营大将军郁贺,是臣的娘家侄儿。与臣一样,对大晏忠心耿耿。其实,我们只是清君侧,并非夺权。就算有朝一日皇上醒了,只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