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酱猪蹄就是个重口味的菜,得够劲儿的麻够劲儿的辣,吃着才有意思才爽。
这时候的辣椒,不是特别辣,晒成的辣椒干自然也比不上现代的干辣椒,好在还有花椒增香味儿。
和昨儿用虾酱烧出来的菜相比,今天这道酱猪蹄其香味更霸道。
好些人从陈家家门口路过,闻着这股浓郁的香味,都有一瞬间的恍惚,整个人迷迷澄澄。
平哥儿烧得什么菜?咋这么香!闻着像是肉,还从来没有闻过这么香的肉菜,忍不住口水泛滥,走远了还往回瞧了又瞧,一步三回头,心里惦记的紧。
这烧得到底是什么菜,太香了,真香。
“三哥!!!”陈原秋一阵风似的冲进灶屋,一双眼睛骨碌碌的在屋里扫来扫去:“三哥,三哥,你烧得什么菜。”
刚送完酱猪蹄回来的陈玉平:“在柜子里搁着。”
除了酱猪蹄,还有今早笼的鱼虾,量不多,切了些酸泡菜,做了个酸辣鱼虾汤,鲜香开胃,干煸土豆条,青菜小炒。
陈原秋捧着碗酱猪蹄,浓郁的香味直往他鼻间窜,薰的脑子直犯晕乎,眼睛都看直了,傻愣愣地盯着,拼命的咽口水。
“这孩子,傻了吧。”陈老爹真担心他把口水滴在碗里,赶紧将碗夺过来,放到了饭桌上。
陈老汉看了眼:“这是猪蹄?”颜色可真好看,肥嘟嘟油汪汪,香也是真香,光瞅着就犯馋想吃。
“对,三大爷送了两根骨头,晚上炖绿豆汤喝。”陈玉平对着扑上桌的弟弟道:“一人一个,多了没有。”
两只猪蹄,切成六大块,往二哥家送了两块,碗里就剩下四块。
陈原秋小心翼翼的咬了口,又麻又辣,嚼上两口软糯酥香:“真好吃!我都舍不得吃完,三哥,你咋不多弄点儿,明儿我去买四只猪蹄回来。”
“摊子上只剩下两只。”
“我明儿早些去。”
“这菜费柴火。”陈玉平逗他。
陈原秋立马接话:“明天买完猪蹄,正好要进山拿笼子,我多寻些柴木回来。”
“这猪蹄,吃着比肉实在。”陈老汉没忍住,拿出家里藏着的酒,就着小口小口的吃。“太美了!这日子舒坦啊。”他给陈老爹也倒了杯:“你也喝点,咱们好久没有喝了。平哥儿这手艺越来越好。”
“阿父,我也要。”
“一边去!”陈老汉哪里舍得,这酒可不便宜:“想吃,自己去买。”
陈原秋:“阿爹……”
陈老爹乐呵呵的笑,吃着猪蹄抿着小酒,就是不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宝贝们的收藏和评论,十点十分有加更。
新坑开张,留评有小红包掉落哟,爱你们,比心~
第3章
鸡鸣三声,陈原秋就醒了,此时窗外天光蒙蒙亮。
“爹,我去山里看笼子。”连漱口洗脸都顾不上了。
陈老爹忙追了句:“喊上你二哥。”
“晓得了。”
“这孩子为着口吃的,也成了个急性子。”
陈老汉慢悠悠地接道:“原先是懒。”
“快别这么说。”陈老爹不赞同:“咱们家的几个孩子,和村里的比起来,也还算很不错了。”
陈老汉哼了声没有说话,眉眼却是温和透着淡淡笑意。
“我瞧着平哥儿这手艺越来越好,比镇里酒楼的厨子都不差多少,就快到十七的赶集日,是不是让平哥儿带着虾酱和酱猪蹄去赶集,挣钱还是其次,好让乡里邻里知道,咱们平哥儿还是有优点的,万一碰着个爱吃的呢?”陈老爹细细声地说着,生怕大了声音,让三儿子给听着了,好不容易见开朗了些。
“我觉着行。”陈老汉琢磨了下:“你和平哥儿说声,要是真能寻着个靠谱的,生不出孩子没关系,咱们家孩子多,回头侄子侄女里头随便过继个。咱们家孩子都是好的,念着兄弟,这事儿不成问题。”
欢天喜地出门去的陈原秋,回来时,嘴角都快咧到了耳根处,乐得他哟,一蹦三尺高,活脱脱的孩子心性。
“阿父阿爹,你们快看,好多小鱼小虾,山里头少有人放笼子,冷不丁的放几个笼子下去,收获可真不少呢。”
陈老爹起身去瞅了瞅:“哟,这得有好几斤吧,我先把小鱼小虾分出来。”
“差不离,得有五六斤,咱们放了九个笼子,我和二哥又换了个地,往深处走了走,明天收获应该也会不错。”
小儿子这股欢喜劲儿,陈老爹都不忍心告诉他:“这虾酱,咱们不能多吃,得留着十七赶集。”
“挣钱啊?”陈原秋傻眼了:“那,那,留一小半?”他也知道,三哥生病,家里原就没攒什么钱,眼下怕是更没剩多少了。
“到时候再看看,有多的话就多吃点。”
陈老汉道:“不去买猪蹄了?晚了,可没四个猪蹄给你。”
“对对对,差点忘了。”
“等等。”陈老爹赶紧拿钱:“把钱带上,再买半斤五花肉回来,也有段日子没吃肉了。”
陈原秋才走没多久,陈原冬过来了,手里拎着两只猪蹄,一条五花肉,得有一斤有余吧。
“这是干什么。”
“桂香说平哥儿做的猪蹄怪好吃。”
陈老爹才不相信这话:“五花肉你拿回去。”
“我拿回去了,桂香又该骂我。”陈原冬笑着进了灶屋把肉和猪蹄放下。
“跟你媳妇说声,中午过来吃饭。”陈老爹拿二儿子没办法,又笑道:“老幺才急匆匆的往你三大爷家去,想着一口气买四个猪蹄回来,怕是该哭了,一会进灶屋又得乐疯了去。”
“去山里时,我听他说了这事,我故意没告诉他。”
这也是个调皮的,陈老爹嘴角的笑收都收不住,兄弟间感情好,当父母的看在眼里也欣慰高兴。
陈玉平起床时,家里只有阿爹在。
灶台上摆得满满当当,四只猪蹄,两块五花肉,一小盆小鱼,一小盆虾子,还有根大筒骨。
“这都是昨天笼的?”
“对,家里的五个笼子,还有你二哥家四个笼子,都在这里了。”
“山里的小鱼小虾真多。”陈玉平双眼放光。纯天然的绿色水产,吃着嘛嘛香嘛嘛棒!
趁着这会没甚事,家里只有父子俩在,陈老爹温温和和的开口:“平哥儿,很快就是十七赶集日,你做的虾酱和酱猪蹄味道好,我想着,咱们十七这天拿着去卖怎么样?”
“好啊。”陈玉平随口应着:“就是猪蹄不太够,可能得去镇上多买几只。”
“十六这天我们去趟镇上,这虾酱先紧着赶集用,回头想吃,咱们再弄。”陈老爹没想到三儿子这么利索的应了,心里松了口气。
原秋要是知道这事,八成得哭鼻子。陈玉平想着,很不厚道的笑了:“阿爹,这倒不用,咱们想吃先紧着咱们自己吃。我看这虾酱,赶集用不了多少。”一罐一罐的卖,份量太少,卖不了几罐,还是抹馒头上卖比较靠谱,虾酱馒头可以试吃,价格还不贵,想来会更容易卖。
他说着自己的想法,陈老爹听着觉得在理。
差不多两斤的五花肉,做红烧肉份量有点少,一人吃不了几口,陈玉平琢磨着一半炒回锅肉,一半蒸梅干菜,又香又下饭。
今个时辰早,有的是时间,筒子骨也早早的炖着,待炖得差不多再放两个萝卜进去,然后弄个炒青菜,今个中午也就搞定了。
四只猪蹄,三只半弄酱猪蹄,剩下的半只黄豆炖猪蹄。
据说这个吃了比较有奶水,陈玉平不知道真假,他只是听不少人说过,二嫂正在奶孩子,炖一回吃着也挺好。□本□作□品□由□思□兔□在□线□阅□读□网□友□整□理□上□传□
晚饭安排的明明白白,陈原冬一家三口没想过蹭了午饭又蹭晚饭,只不过三弟话都说出来了,特意炖的猪蹄,也就留下来又蹭了顿晚饭。
回去的路上,柳桂香对丈夫说:“三弟这手艺,可真是越来越好。三弟人长得好,性情也不差什么……”说着说着,没了声音,心里头道怪可惜的。“我看三弟病了场后,似是想通了些,开朗了不少呢。”
“三弟原先就是个活泼开朗的性子,也就是成年后……慢慢的变得不爱说话。”
“他现在这样挺好的,姻缘姻缘讲究个缘字,咱们三弟也没差什么,回头我仔细寻摸寻摸,阿爹说,待十七这天和三弟一道去赶集卖虾酱和酱猪蹄,三弟手艺好,没准儿能有个好讯息出来呢。”
“你当二嫂的多上上心。”
陈原冬夫妻俩说着这事,陈老汉和陈老爹躺在床上也在说着这事,虽说连个苗头都没有,想想平哥儿的好手艺,饭菜做得多香啊,真真是香进了心坎里,这心里头啊,就飘出了些念想来。
该有好事的,怎么说平哥儿也是个妥当靠谱的好孩子。
转眼就到了十七赶集日。
第4章
赶集的地方就在苦竹村隔壁沈家屋。
沈家屋是个家族村,村中近半沈姓人家,且沈氏家族多有读书子弟,乡亲们数得出来的秀才便有八个,其中还有个最最有出息,在燕京当官。
随着沈家声望渐起,近十几年间,陆续有人搬迁沈家屋。如今的沈家屋,俨然是十里八乡最大的一个村子。
十六这日,陈老爹和陈玉平早早地进镇,不仅仅是买猪蹄,顺道把家里缺的日常用品也置办整齐。
陈玉平手里钱不多,堪堪二百文,他捏着钱,跑了好几个医馆,货比三家,总算把需要的大料买了个七七八八,份量都不多,没办法,太缺钱了。
晚饭过后,开始张罗酱猪蹄。睡觉前才熄火,灶里的炭火并没有弄出来,就着这点余温,慢慢地焖猪蹄。
夜间气温低,很是凉爽,猪蹄放锅里并不影响口感,反而能更入味。
馒头是陈老爹早起做的,辰时初才开集市,他起得早,完全可以将馒头做出来。
早饭也是馒头,配着虾酱吃。
酱猪蹄有块头小的,陈玉平挑了些出来,家里一人一块,就着馒头吃也极有滋味儿。
瞧着要到时辰,陈老爹顾不得收拾家里的琐碎,挑着箩筐和三儿子往沈家屋去。
一个箩筐放猪蹄和虾酱,一个箩筐放馒头。
酱猪蹄的香味浓,掺透进晨间的微风里,引得好些村民过来搭话。
“这是弄的什么?这香味儿可真是神了。”
“准备去卖馒头呢?光卖馒头可不好卖,你这是配得什么?可真香。”
“幸好我是吃了早饭出门,闻着这香味儿,我都犯馋了。”
陈老爹很和气,人家问他,他就乐呵呵地答,也不藏着掖着:“是酱猪蹄,馒头准备配着虾酱卖。是我家平哥儿做的,他手艺好,烧出来的菜格外有滋有味。”
“原来是酱猪蹄,这倒奇怪了,镇里也有买卤猪蹄,味道可没这么有劲儿。你这酱猪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