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硬币有两面,很多人在不知该如何抉择之时都会选择以抛掷硬币的方式来决定。
或许是前方的岔路,不决于行;
或许是不同的人生,如何前进;
抛掷的抉择只是在选择困难时暂且的安慰,真正的答案,真正想要的,其实在硬币抛向天空的那一刻,就已了然于心。
——————————————
祝玉寒第一次见到储荣的时候还只是个警局刑侦科的小警员。
法医科的前辈领着一个看起来只有二十冒头的男孩来警局入档,那个男孩怯怯地站在一边同在场每一个人打招呼,声音平缓甜腻,像一根狗尾巴草,挠得人心头发痒。
法医科的刘医生说这孩子父母刚在一场车祸爆炸中不幸身亡,得亏老天爷眷顾他,才使他免遭其难。
说这话的时候,刘医生脸上露出惋惜的表情,又不断强调男孩的父亲也曾是省警厅非常出名的法医,协助破获多起凶案,褒奖无数,只可惜英年早逝。
祝玉寒透过玻璃窗悄悄打量那个男孩,不免生疑。
一个看起来比女孩还柔弱的男孩,真的能胜任法医这一职业么?
果然“不负众望”的,储荣在第一次解剖蜡化的尸体时当场吐了出来。
刘医生看起来略有不满,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先出去。
储荣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讪讪走出了工作室。
祝玉寒正巧被刑侦科的分队队长傅怀禹派遣来拿尸检报告,刚进研究所,就见那个秀气的男孩坐在工作室外垂头丧气,手里端着一杯热水,指尖微微颤唞。
“你不是那个……刚分配到我们警局的法医,姓……姓什么来着。”
储荣抬头,看了他一眼后迅速收回目光:
“储。”
“对,储法医,你怎么坐在外边。”
储荣没说话,垂着脑袋,像个做错了事等待主人责骂的小狗。
一看这架势,祝玉寒心中瞬间明了几分。
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嘛。
他走过去拍拍储荣的肩膀,轻声道:“别气馁,我刚来的时候接的第一个案子是从腾云山挖出来几十具高度腐烂的尸体,我当时就晕过去了。”
祝玉寒恬不知耻地笑,仿佛觉得这是挺骄傲一事儿。
储荣看向他,眸子亮晶晶的。
半晌,他才终于露出笑容,一排白牙像烤瓷的一样:
“谢谢。”
——————————————
经过长达三个月的不眠不休,警方终于将这起蜡化尸体案侦破,一时间受到来自多方的褒奖,名声大噪。
警局举行聚餐,除了对于此次凶案侦破的自我奖励,也顺便为法医科新来的这名小法医接风洗尘。
酒席间,觥筹交错,杯光碟影,一行人都带了几分醉意。
祝玉寒觉得膀胱快憋炸,着急忙慌跑去了卫生间,正好看到他们队长傅怀禹正在洗手。
两人作为警局地下情侣,自然不肯放过每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再加酒精作祟,俩人抱着就在卫生间互啃起来。
正当二人情浓之时,一声巨响吓得二人赶紧分开。
睁着朦胧醉眼望过去,一个嘴巴大张,眉头紧蹙的男孩正站在那里,手里的手机掉在地上,萤幕摔得粉碎。
“储……储法医……”
第2章 贪婪(1)
女孩已经多日没有吃过东西,甚至是滴水未进。
她侧躺在脏兮兮的水泥地上,双手双脚被反绑在一起,目光呆滞,现在只觉得就连挣扎都是在浪费体力。
废弃的仓库内,只有墙上一扇生了锈的铁窗,透进微弱的光。
女孩只能通过这扇小小的窗子来判断天明天亮,判断日期。
距离自己被绑到这里,已经过去了十二天,不,也有可能是十三天。
随着日子的推移,对于被救出的期望也渐渐消减。
破旧的铁门倏然开启,伴随着难听的“嘎吱”声,如同黑暗中忽然出现的怪物。
但对于现在的女孩来讲,哪怕真的是只怪物,也会让她燃起一丝的希望。
她忙撑起脑袋看过去,只见一高大的身影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
逆光而望,看不清那人的脸,只有一圈模糊的剪影。
女孩慢慢重新燃起的希望又再次破灭。
一旦你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事实,那么剩下的,不管多么不可思议,那就是事情的真相。
——阿瑟·柯南·道尔
夜晚降临,将一切不合气息隐匿于虚无大地中。
精瘦的男人掏出烟盒晃了晃,继而随手将空了的烟盒丢进垃圾桶。
路过闹市区,晚风微凉,带走几丝困意。
男人望着电线杆上的通缉令,半晌,微叹一口气。
候车点、电线杆、各家商超门口,贴满了同样的通缉令,通缉令上的男子,看是个脾气不错的老好人,他经常参加社群服务活动,向众人提及时,他们都是一脸不可置信:
“什么?怎么可能,是不是你们搞错了,他是出了名的好人,不可能的,一定是你们搞错了。”
好人。
好人这个定义本身就很模糊,一直存在歧义,所以自己向来懒得和他们多解释什么。
男人转身走进便利店,买了一包芙蓉王,拆开封条,接着将烟随手丢进垃圾桶。
手中还捏着那截封条,有点不知所措——
回了警局,女人的哭声不绝于耳,就像两样金属物质互相摩攃而发出的声音一样刺耳。
祝玉寒掏掏耳朵,同值夜班的同事打了个招呼,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好,开启电脑,一遍遍翻看着受害人的资料档案。
女人还在哭,声嘶力竭,断断续续地喊着请求警察帮帮她。
祝玉寒烦躁地合上电脑,往后一仰,望着天花板上布满蚊蝇尸体的灯泡发呆。
“祝队。”同事夹着档案走进来,满面愁容。
“罗姐走了么?”祝玉寒坐直身子,从口袋里掏出烟盒。
“走了,好不容易才把她劝走。”
“受害人已经失踪六天,狗屁一点线索都没有,满城找交通工具,找到猴年马月才是个头。”祝玉寒点燃烟,将火机往桌上一丢。
同事摩挲着资料夹,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话音刚落,内线打来,祝玉寒随手接起。
不成想,那个颇为高傲的声线仅是“喂”了一声,便令他毛骨悚然。
“上级下批指示,罗紫衣绑架案由我和储荣成立的专案组接手,你们负责协助,提供线索。”
此话一出,祝玉寒只觉大火烧了眼珠子,连问三个“凭什么”,一边的小同事吓得大气不敢出。
“六天,你们一点线索也找不出,罗慧已经借自己身份对警方大力施压,你们好自为之。”说罢,便颇没礼貌地结束通话了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忙音,祝玉寒的心也如这平稳的忙音跳成一道直线。
他捏着电话,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小同事在一边小心翼翼地问道:“说,说什么了……”
祝玉寒抬眼,吊梢着眼角:“说了什么,你不是早知道了么。”
接着就是小同事掩饰性的尴尬笑容。
自己的确在傍晚时分便接到了那位大佬打来的电话,只是考虑到祝玉寒和那大佬的关系,几次未敢开口。
话虽如此,那人说得也没错。
罗紫衣,十六岁,国际学校高二在读。
罗慧,当□□星,罗紫衣的母亲,早年与前夫离婚,独自将女儿带大。♂思♂兔♂在♂线♂阅♂读♂
六天前,罗慧在奥体中心举行全国巡回演唱会,首曲毕后在后台休息之时接到了一名陌生男子的电话。
据罗慧形容,当时那名陌生男子口齿不清,怀疑是喝了酒或是吃了□□,那名男子大着舌头道:“今晚十点去亨泰体育场的坟场拿罗紫衣的东西。”
作为明星,骚扰电话频频,也是见怪不怪了,所以罗慧开始根本没当回事,以为是恶意玩笑。
直到班导给罗慧打来电话称今天罗紫衣一直没去上课。
“绑架”。
这是罗慧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
演唱会强行终止,惹得粉丝极为不满,纷纷要求退票。
经纪人忙着安抚粉丝们的情绪,就差给罗慧跪下求她不管什么事先把演唱会开完。
罗慧毅然决然跑出奥体中心,身上还穿着演唱会的演出服装,叫了台车直奔机场。
赶到A市时已值深夜十一点多。
亨泰体育场约七公里长,单是走都要两三个小时。
祝玉寒接到报警电话,二话不说通知值夜班的同事一同出警。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罗慧真人,不得不说,虽已至四十多岁但仍然风韵犹存,估计是直接从演唱会现场而来,身上还穿着抹胸长裙,露着两个肩膀在寒冬腊月里冻的瑟瑟发抖。
如果真的是绑架案,祝玉寒自然不敢过分声张,只着便衣同罗慧保持绝对距离。
一行人借着微弱的手电绕着亨泰分头行动。
凌晨一点,也未找到所谓的“坟场”。
“撤了撤了,被捉弄了。”祝玉寒摆摆手示意收队。
罗慧一遍遍拨打着女儿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心一点一点跌落谷底。
一轮皎月垂于天际,如一只妖异的眼睛,死死凝视着众人。
“罗女士,不如我们先回去,天色太晚,视线受阻,明日如果还没有您女儿的讯息我们定当出动全队进行封锁式搜寻。”祝玉寒将外套脱下,披在罗慧身上。
罗慧摇头,将衣服还给祝玉寒,声音已漫上一丝哭腔:
“你们回去吧,我再找找。”
寒风刺骨,罗慧冷的抱紧身子坐在一边的石头上,夜露打湿她的长发,丝丝贴在脸颊上,看起来狼狈不堪。
自己与前夫离婚十几年,女儿便是自己唯一的希望。
现在女儿遭遇不测,生死未卜。
天气寒冷,女儿手上生了冻疮,常常疼痒难忍,她说不定还在某处吃苦受罪,自己又怎能安心回家。
罗慧双手摩挲着裸露的肩头取暖,垂下之际,却忽然摸到腿边一只塑胶袋。
罗慧大惊,忙起身,放眼望去,孤冷的坟头伫立于夜幕下,苍凉凄楚。
找了这么久,原来亨泰坟场就在这里,在大门这里。
开启手电探过去,那只黑色塑胶袋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以报纸剪贴成“罗紫衣”三个字。
如鲠在喉,无法言语。
罗慧伸手要去拿那只塑胶袋,却被祝玉寒拦住,他从工具箱中掏出镊子递过去:“不要在塑胶袋上留下指纹。”
罗慧望着那只闪着银光的镊子,心凉了半分。
她接过那只镊子,双手发抖,不知是冷意还是惧意,说不清道不明。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