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婶,我也没有什么亲人了,家里也没有家长了,您如果推辞,岂不是不想让我尽孝。还有二嫂,这是我对小成功的心意,你可不能代替他做主。再说,你这样的话,我怎么还好意思麻烦你做衣服。”顾希道。
“什么都被你说尽了,我真是说不过你,你们读书文说话就是好听。”李二婶道,“来,我给你量尺寸,你打算做怎样的衣服。”
顾希拿出纸张,这是从作业簿上撕下来的:“就是这样的上衣,我的四件,小成途的四件。一共9尺,够了吗?”
“这衣服简单,也省料子,够了。”李爱华媳妇道,“我明儿先给你赶两件出来,后天再给你两件。”
“这么快?会不会太赶?”顾希也意外。
“这个简单,就是剪尺寸的时候花点时间,然后缝一下。”李爱华媳妇道。
“谢谢二嫂,等做好了我请你吃肉。”顾希爽快道。
“哈哈哈,你这孩子……”笑的李二婶打了一下他的头。
等顾希离开之后,李爱华媳妇跟忙跟李二婶说了自行车的事情,听的李二婶又是一愣,她还不知道这件事。
“妈,你说爱国这么突然买自行车,买布料了?”
“这有什么?林寡妇赔了100,部队赔偿了200,他有300呢。”
顾希从李二婶家离开之后,又去了李爷爷家。把棉布和内裤的样式白纸给了李奶奶,然后又给了李奶奶两斤精细面粉和两斤大米。再给了李爷爷两斤白酒、一双解放鞋、三尺劳动布。
这才带着小成途回来。
李爷爷由始至终都没说什么。
晚上回去,父子俩洗澡的时候用上了新毛巾。顾希一条洗脸、一条擦身体。小成途脸小屁股也小,所以把一条毛巾剪开当两条用。
有了新毛巾之后,小成途格外的喜欢洗脸。
第二天,顾希依旧煮了两天分量的红薯粥、4个水煮鸡蛋。还在煮的时候,门口响起了李木匠的声音。
“爱国,爱国你起床了吗?”
在生火的小成途跑了出去,看到李木匠和他儿子、媳妇、儿媳抬着一张床进来。
“哎,我在起了。”顾希看到新床,简直高兴坏了,赶忙请他们帮忙搬床。原来的那张床搬进了张二翠和李大牛之前的房子。
“爱国,你买了自行车啊,你真行啊。”李木匠儿子道,“这自行车派头了,多少钱啊?”
作者闲话:
章节目录 第23章 小胖子报到
9月1日
因为粗粮的营养价值,所以从今天开始,顾希决定早上要么吃粗粮、要么吃红薯等杂粮。但是粗粮比较粗硬,吃的时候刺喉咙,所以要用开水煮的软一点。但是粗粮又没有味道,所以顾希又做了小菜。
用现有的食物,在444的协助下,做了南方烤菜,整整做了5斤,慢慢吃。结果,李成途小朋友因为烤菜当小菜太好吃,竟然喝了两碗粗粮粥,以至于乳麦精喝不下了。
“爸爸,我晚上可以喝两碗乳麦精吗?我现在喝不下了,肚子好饱。”李成途小朋友摸了摸圆滚滚的小肚子,有点气馁。
“不可以。”顾希道,“做人不能贪心,吃饱了就不能贪吃。而且,就算你今天早上不喝,罐子里的乳麦精还是你的。比如你有三颗糖,今天没有吃,放着明天吃,还是这三颗糖,不会少的,明白吗?”
“不太明白。”小成途道。
“不明白没有关系,以后就会明白了。你只要记得爸爸的话,做人要懂得知足,不能贪心。就像你的小肚子,也要懂得知足,吃的太多了,肚子就会不舒服了。”顾希慢慢的教育他。
“嗯,这个我懂,吃的太多了,肚子吃撑了,就不舒服了,有时候会拉肚子。”小成途道。
“对。所以我们要知足,不能贪心。你看,你如果吃一碗粗粮粥,早上就能喝乳麦精,但是你吃了两碗,把你肚子装满了,乳麦精就装不下了。所以粗粮粥和乳麦精你只能选择一样,这就是知足。”
“嗯,我不贪心,以后不多吃了。”小成途道。
“乖孩子,背上你的新书包,我们去学校吧。”
小成途穿着新的牛仔蓝劳动裤、灰色棉T恤,揹着军绿色的解放包,陪着黑色的帆布胶鞋,整个人喜气洋洋的,像是城市里的小孩一样,重新整理了农村的土里土气。
见顾希看着他,小成途脸蛋微红。
“真好看。”顾希道。
“爸爸也好看。”小成途马上道。
顾希的确很帅。李爱国的身材不错,182的李家祖传身高,身材匀称。他今天穿着新的牛仔蓝劳动裤、配的是白色的衬衣、脚上穿着解放鞋,全身都新的,帅气极了。
父子俩一身新的去学校,沿途还吸引了不少人的视线。
很多人暗地里说,李成途过继给了李爱国,李爱国对他真好。
也有人说,李爱国都这个年纪了,该找个媳妇自己生儿子,这过继来的始终是别人的,干什么给别人养儿子。
当然有人反对了,李爱中是军官,每个月都会寄钱过来的,哪里需要李爱国养。说不定李爱中寄的钱多,养李爱国也绰绰有余了。
“爱国,你去学校啊?”
“爱国,成途才六岁呢,你要带他去上学吗?”
“爱国,你这一身可真气派啊。”主要是新的。
“爱国,以后要叫你李老师了。”
“成途,叔……”是双蛋兄弟。
“狗蛋和猫蛋也去上学吗?”顾希问。他看猫蛋揹著书包,不过书包应该是旧衣服改的。而猫蛋也看着小成途的新书包,再看着自己的书包,虽然有些羡慕小成途,但是能读书他已经很满足了。
“我不去读书了,我妈说我年纪大了,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猫蛋年纪还小,咱让猫蛋去上学。”李狗蛋道。语气里有些羡慕弟弟,但更多的是高兴。家里有个读书人,说话都能抬头挺胸了。
顾希听了,也改变不了什么,这个年代的家庭都这样。不过:“以后叔每天教你三个字。”
李狗蛋眼睛一亮:“可以吗?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顾希道,“你还得帮叔家割猪草呢,你早上路过叔家的时候,叔就教你。”
李狗蛋太高兴了:“叔,我帮你多割猪草,你能多教我吗?我每天帮你割四箩筐……不,五箩筐。”
每天割五箩筐,上午下午都没得休息了,而且整天蹲着对脊椎也不好,所以顾希拒绝了:“不行,做人不能贪心,每天只能教三个字,多了你记不住的话,叔就白教了。”
“我知道了,谢谢叔。”就算是三个字,李狗蛋还是很高兴了。`思`兔`在`线`阅`读`
李家村小学重新开学,但真正来学校报到的学生却不多。因为很多人不相信李爱国同志,他好吃懒做的印象让人太深刻了,就算有村长组织,大家也不敢让李爱国育人子弟。所以很多家长还是把孩子送到了别的村。
当然,也有距离李家村比较近的村,贪路近就把孩子送过来了。
从学前班到五年级,一共六个班级,学费分别是从1块钱到6块钱。来报名的学生中,低年级的比较多,高年级中尤其是五年级的,最少了。
杨二丫一个才读到小学四年级人,让她做农活还行,但是学生报名收费,她就有些畏手畏脚了。所以今天所有的学生都是到顾希这边报名的。
“爱国,这是我孙子,叫李狗剩,今年7岁。”这个大婶中气十足,是上过顾希识字班课的,所以很相信顾希,把家里的孙子送来了。这年头都是婆婆当家。
李狗剩、李狗蛋、李猫蛋……这年头孩子的名字可爱到好笑。
顾希拿着钢笔的手一顿,钢笔是从上海买来的。“婶子,狗剩这个名字不好听,觉得像吃狗剩下的东西似的,咱们改一改吧。”
狗剩奶奶道:“啊哟爱国,你一说我还真觉得不好听。可这年头文化人帮忙取个名字都要好几块钱呢,你要收多少钱啊?”
“我是老师,老师帮学生取名字那是应该的,当然不收钱。”顾希温和的道,“主席同志说过,咱们知识分子要为人民服务。”
“不收钱啊?”狗剩奶奶一听,赶忙道,“那爱国,你帮狗剩取个名字吧,叫什么名字好?”
顾希想了想,这年头的人名字要简单好记,寓意深远的他们也不懂,他们喜欢简单粗暴的。“叫平工吧,平是平安的平,希望狗剩平平安安的长大,工是工人的工,希望狗剩以后能当上工人,婶子,你觉得怎么样?”
“平安长大,当个工人,李平工……这名字好,咱狗剩就叫平工。狗剩……平工,快谢谢老师。”李平工奶奶道。
农村人最喜欢工人了,李平工对子的名字也非常的满意。七岁的娃,也知道工人是有出息的。
“谢谢老师。”李平工挺直了小胸膛道。
顾希在作业簿上登记:李平工(学前班、学费1块)
登记好之后,他把昨天剪好的小纸条拿出来,一张作业簿的纸,他剪成了十二张小纸条。然后在小纸条上写上李平工三个字,为了学生好记字,他放弃了一向喜欢的草书,而是一笔一笔的用正楷。
“婶子,这是李平工的名字,一共三个字,平工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这三个字学会。家里有不认得字的,也可以一起学这三个字。”顾希把纸条交给平工奶奶。学前班是没有课本的,教什么都得老师自己想。
平工奶奶欣喜的收下,当宝贝一样的放好。再三感谢之后,带着李平工回去了。
第二个婶子也是上过识字班课的,开口就说:“爱国,你帮我孙子也改个名字吧,就像李平工那样的。”
顾希笑着道:“婶子的孙子叫什么名字?”
“李国富,他爷取的。”国富奶奶道。
“李国富这名字好,不用改了。”顾希道,“国富,国家富裕的意思。国家富裕了,咱们老百姓自然也会跟着富裕,叔这名字取的好。”
“真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