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就是超市。超市一边在建立,顾希带着张勇强、杨华国、杨富国、吴三林、乔华、崔 傅,开始往全国各地跑,跑市场、跑货。而周转资金就是食品厂的钱。
当年,食品厂这几年的资金也就五十来万,是不够的。但是,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并 且还非常支援这一块,也因此,信用社货款非常的容易。
顾希用食品厂做担保,向信用社担保了200万。
等超市建好之后,所有的货开始上架了。这些货就是他们几人全国各地跑的时候找来的, 除了平时很难买到的大米、食品厂自己生产的面粉、肉干、鱼干之外,还有其他的食品,比如 糕点、面包、蛋糕、还有各种卤味、瓜子、白糖、红糖……但能想到的吃的,都能在超市买到 。每个柜台的服务员态度非常的好,跟以前百货公司的服务员完全的不同。
这个大型的超市一建立,县城的百货公司和供销社就被比了下去,不过,他们也在走下坡 。随着超市的建立,接着顾希在周边建立了店铺,然后是居民小区。
溪头村出名了,不仅仅是溪头村,就是整个供销社下的村子都富裕了起来。
这几年,食品厂更名为溪望集团。溪头村的溪,乔望的望,但同时又是希望的皆音。溪望 集团旗下,有食品公司、房地产公司、服装厂等等。这里面的工人都是从这边的村子里招聘的
尤其是服装厂,那都是女同志的天下,这个年代的女人们手工活基本都不错。
做出来的衣服,直接拿到店铺去卖,甚至批发到全国各地。
随着溪头村的发展,国家对这个小村子非常的重视。原本,溪头村只是一个村子,后来溪 头村变成了县,原本的县被滑到了溪头县里。郝社长升职成了郝县长,就连连着溪头县的几个 村子,都被发展成县城中心了。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私营企业也越来越多,私营老板也越来越多。同时,原本的 那些国营厂也不行了。下岗、倒闭……在这个时候,溪望集团上报了,一次一次的上报,报纸 上还有顾希和溪望集团一些高层的照片。
这些高层中,杨书记和吴队长几乎是摆设。但是他们都有接班人。
而且,报纸报道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提到,溪头村,甚至是溪头村附近的村子,几乎没有 文盲。希望学院有脱盲班,村里的家家户户每天晚饭后都会去上课,直到拿到脱盲证书。
因为顾希承诺他们,只要拿到脱盲证书,就会给他们安排工人的工作。
为了成为工人,大家是非常有上进心。
这不,食品厂扩充套件的越来越大了,服装厂也越来越大了。汉子们可以当保安了,妇女们可 以当女工了……大家都想进步,溪望集团也只能跟着进步。
溪头村的发展,溪望集团的发展,还吸引了国家领导人的莅临。毕竞,改革开放才刚刚开 始,很多人不敢试水,但是溪头村竟然敢,而且还这么果断。
记者采访顾希,为什么有这样的勇气。
顾希的回答是这样的:我相信国家领导的一切决定。解放军有走完十万里长征的决心,我 们过着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新国家、新生活,当然也有跌倒了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意思是,哪怕溪望集团失败了,他也不会害怕。
顾希的事情,溪头村的事情,被大肆的报道了。关于顾希的报道是国家支援的,目的是鼓 励其他老百姓。
只不过,吕家也看到了报道。
吕家的生活不怎么样。主要是吕伟下岗了,吕国来下岗了,吕国明结婚了。吕国来用1000 块钱买了顾希的房子,这钱是吕伟出的。吕国明结婚的时候,也要了一套房子,不过房间超过 1000 了。
轮到吕国发,他高中还没毕业,吕伟就下岗了。加上吕玲玲刚刚下乡回来,吕家一家四口 住在老房子里,没有工作就只能啃老本,这老本会啃光的。
而已经结婚的吕国来和吕国明根本不愿意帮他们。
当然,他们也不是那么不孝。按照吕国来的意思,他愿意养吕伟,毕竟那是他老子,但是 其他人不用想。
而按照吕国明的意思,他也愿意养乔母,其他人他也不会养。
那吕玲玲和吕国发怎么办?
吕伟和乔母当然放心不下孩子。
在这个时候,吕玲玲说了顾希在溪头村的事情0
于是,一家人思考了几天,决定去溪头村发展。在县城里,靠吕国来和吕国明也养不出什 么花头。而乔望在溪头村……溪头县当大老板呢,那是吃香的喝辣的,他们还不如去那边。
更何况,如果乔望不答应,这么名声传出去就不好,所以,乔望肯定会答应他们的。在出
发前,吕家人是这么想的。出发后,吕家人还是这么想的。但是到了溪头县,他们则不是这么 想了。
溪头县这个地方,吕玲玲非常的熟悉,但是她再熟悉,已经和77年她回城那会儿的不同了 。现在已经是80年代了,溪头县现在流行套房。套房的样板就是顾希当年建造的那套房子,现 在溪头县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这么建造的。当然,有钱的就自己建造二层的楼房,没钱的就 建造一层的套房。溪头村有钱,从78、79年到现在80年,顾希给他们的租金是每年增加一万。 所以每户人家每年都有多了 100的租金。不过,也有人因为贪图租金后面想落户溪头村的,或 者有些人当时是一户,后来儿子结婚分家就好几户了。但是后面落户的没有租金可以分,可以 分的是78年签订租田地协议的时候,那些在溪头村户籍上的人。比如,一户分成两户的,钱也 只有一户的钱,至于怎么分,那是人家自己的家事。
且不管这些,78年200租金,79年300租金,80年400租金,到现在每户人家基本都有900的 租金了,用来造房子还是绰绰有余了。
所以溪头村改头换面了,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家都造了新房子,不管是一层的还是二层的 ,都是统一的。
造房子的溪望集团下面的房产公司,他们统一为溪头村造房子,然后村民给钱,价格比村 民自己造房子便宜,因为材料买的多比较便宜。
而且,房子也不是像以前那样乱七八糟没有规划的。而是重新整顿了,小区的样子,里面 有小区公园,有绿化环境。
溪头村这个房子一造好,引来了其他村的注意,于是,各村的村长和书记也要找溪望集团 的房产公司,也想整顿他们村子。
这两年,大家都在溪望集团做事情,不管是食品厂还是其他子公司,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 个工人。
于是,集团内部开始在其他村承包土地,建3层楼的商品房,条件是,合同期间内前五年 不支付租金,后五年开始。当然,造好房子之后,每户人家免费有一套房子。而这每户,指的 是签合同前落户的,后面分家、分户口的不算。
对村民来说,不用钱有房子住了,当然是好事情。对公司来说,多出来的房子可以卖掉, 也是好事情。
房子肯定是多的,多了很多。
所以,房产公司按个村那个村的规划。
以溪头村为首的所有村子,整片规划的十分漂亮。
吕伟心头有些震撼,他以为溪头村是什么穷乡僻野的地方,可是现在呢?从来了之后,看 到一栋栋的房子、一座座的厂,这个地方规划的真是好啊。而且还有小公园,供给小孩子们玩 ,老人也可以坐在一边。还有悠闲的广场,超市、电影院……这地方发展的真快。
“这里……这里变了好多。”吕玲玲也惊讶。她走的时候是77年,现在是80年,才三年, 变化那么大。-_-!思-_-!兔-_-!文-_-!档-_-!共-_-!享-_-!与-_-!线-_-!上-_-!阅-_-!读-_-!
“小望在哪里啊? ”乔母问。
“我也不知道,我得去问问。”吕玲玲看到那边小公园有个大妈很熟悉,她就过去了,“ 杨……杨婶子,我是吕玲玲,你还记得吗?”
今年23岁的吕玲玲,变化也大。这几年她好不容易回了县城,在家里好吃慊做,整个人胖 了起来。
这位杨婶子是杨书记老婆,看到吕玲玲,如果吕玲玲自己不说,她还真的认不出:“吕玲 玲?那个知青?”
□作者闲话:
章节目录 第67章母女相见了
杨书记媳妇能记住她,是因为吕玲玲和顾希有那么点关系。不然,杨书记媳妇还真的不记 得这个所谓的知裔。
当年吕玲玲下乡,在地里脚受伤,那件事顾希不给面子的把家里的事情交代的很清楚,所 以大家对这个吕知裔印象很深。
后来还听说吕知青想去勾搭崔秘书,被崔秘书骂走了,所以大家对她的印象跟深刻了。
这小公园里坐着聊天的都是以前溪头村的一些村民,这两件事儿大家都知道。现在溪头村 的村民都很空闲,田地都被溪望集团承包了,家里今年刚拿了400的租金,等到明年就是500 了 ,明年才81年,他们这收入比工人还痛快呢。
更别说每户人家都有一个以上的村民在溪望集团当工人。
就是像张小山这种的,溪望集团都没有拒绝他,他虽然不识字,但是溪望集团下面的房产 公司是有建筑这一块的。建筑需要民工啊,不过这个年代没有民工一说,他们也是房产公司工 人。
张小山可是干活的积极分子。
再比如二流子,以前那么混账的一个人,自从被顾希吓了一回,人也本分了,也进了建筑 部。
所以,溪头村每户人家都有工人。除非是一家子连着骨头都是坏的,但一家人总有一个根 是好的。
因为溪头村的村民在这个年代算得上是富裕一族的,所以像杨婶子这个年纪的人,是非常 空闲的。他家杨书记拿工资,他们家还分租金,这日子过的哟,也是村民数一数二的痛快。
所以这些痛快的婶子们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小公园里扯八卦。
“哟,原来是吕知青啊,你不是回城了吗?又回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