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的印象很好,四个人中,女同志吕玲玲不算,另外三位男同志 中顾希看上去最弱小,但是他最有礼貌,“你们其他同志想要去百货公司也跟我一起吧。”
章知行和崔傅也跟上了,虽然不知道买什么,但可以去看看。吕玲玲没有要买的东西,东 西都让寄来了,但她更加不想一个人跟着吴大队长待着,所以也跟上了。
溪头村是属于临县的下面的一个村,临县作为一个县城,本身就比较的落后,所以它下面 的农村就更加的落后了。如今是73年,很多农村都有拖拉机了,但是溪头村还没有,可见其落
后程度。
也因此,临县逛百货公司的人也不多,更何况这一大清早的。
顾希手中有三张暖壶票,他是想三张都买的,但有旁人在不太合适,所以他只买了一个暖 壶。这个年代的人不习惯喝开水,他们喝生水,但生水很不卫生。买了暖壶之后,顾希又去买 了薄被子,他有工业票,而且还不少。就买了两,其他的他在老家的县城已经买了,比如布、 针线等,布是唐姐的瑕疵品,来下乡的知青不管是男女都会有针线,不然衣服裤子破了没人补
章知行看到顾希的暖壶也有些心动,但是他没有暖壶票。就问顾希:“乔望同志,你暖壶 票还有吗?有的话给我一张,我用其他的票跟你换,可以吗? ”刚才乔望拿票的时候,他眼尖 的很,看到还有。
这脸皮……顾希道:“有,你用什么票换?怎么换? ”
“粮票换? ”章知行道。
顾希最不缺的就是粮食,他道:“不要粮票,有其他的吗? ”
章知行为难了,下乡能带的,而且最适合带的就是粮票。“你要什么票? ”
“自行车票有吗? ”顾希道,“你有自行车票的话,我用暖壶票、肉票还有粮票、布票跟 你换。”
“……”章知行肉疼,因为他真的有自行车票。虽然70年代的自行车票已经没有60年代珍 贵了,但自行车也是贵重品之一。章知行带了自行车票来是有用处的,他下乡是响应国家号召 没有办法,但他家人给了他一张自行车票,让他用这张自行车票来竞争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好 早点回县城。
“乔望同志要自行车票干嘛?买自行车? ”耿廉问。
“是的。”顾希也没有否认。
“有自行车了不起了,溪头村就两户人家有自行车。”耿廉道,“一户是军人家庭,叫杨 承国的,一户是书记家。”
顾希一看章知行没有马上拒绝的脸色,就知道有戏。他下乡前的一个半月,也跑了几趟县 城,托百货公司那个唐姐打听过自行车票,但是没有打听到。于是他把章知行拉到一边:“如 果粮票暖壶票布票不要的话,我可以用大米和鸡蛋跟你换。”顾希道。
章知行眼睛一亮。心又想,自行车票没有也就没有了,大不了写信回家,让家人帮忙再托 关系找一张就是了,有几年的时间总会找到的。但是大米和鸡蛋这些精细的食物章知行喜欢, 县城里也不能每天吃到呢。
“你给多少斤大米和鸡蛋? ”章知行问。
顾希道:“50斤大米,每个月给你10斤,分5个月给,当然也可以一次性给你。鸡蛋一个 月2斤,同样提供你5个月,怎么样? ”
按照黑市的价格的话,等于这自行车票是顾希用40块钱买的。
章知行有些心动。一个月10斤大米的确刚刚好,如果一次性拿了50斤,还是平白招人眼球 。但是:“我怎么相信你? ”
“我用我把我爸爸的烈士证压在你这,5个月后你还给我。”顾希道。
“咱们得找个证人。”章知行道。毕竟烈士证对他来说没有用,所以章知行不想要。
“你觉得找谁? ”顾希问。
章知行道:“找崔傅。”
“你信他? ”顾希反问。
章知行嘴角一动,似笑非笑:“乔望小弟,看你也是聪明人,不过没哥哥我聪明,这个崔 傅来头可不简单。你没发现吧? ”
“怎么说? ”顾希问。他还真没发现。
“他说了他爷爷也是革命烈士,但是他没见过烈士证,这话不是前后矛盾吗?然后你看他 的手表,劳力士,外国进口的,没有500拿不下来,而且光有钱还不够,还得要票。那可不是 普通的手表票就可以买的,得用进口产品专用票,那可干部家庭才有的票。”章知行神神秘秘 道。
“……行,那你跟他说,让他做个证。”顾希道。他没有想到章知行观察的还这么仔细。
口作者闲话:
章节目录 第13章到达溪头村
崔傅听了他们的话,也没说什么:“行,我给你们做个证人。不过我有个想法,比我当证 人更合适。”
“崔傅同志请说。”顾希道。
崔傅道:“你可以写一张欠条,每月给了 10斤大米和2斤鸡蛋之后,再重新写一张,一月 一张,比我做证人更适合。”
顾希挑眉,有些意外。但如章知行所言,这个崔傅很是聪明。
“行,按照崔傅的话,我觉得这样可以。”章知行道,“谢了,崔傅同志。”
章知行拿出自行车票,顾希花了 180块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吕玲玲看着自行车,双眼都发 光了。她没有想到乔望竟然有钱买自行车了,而这钱还是她爸爸给的。而乔望用她爸爸给的钱 买的自行车,就应该是她的,吕玲玲的眼底闪过贪婪。
买了自行车,顾希将暖壶票给了章知行,章知行也买了一个暖壶。大家没有其他的要买就 回去了,时间还早,连饭点的时间都没到。所以午饭不在县城解决了,跟着吴队长坐上牛车先 回村子。
“好臭,这什么味道,怎么那么臭? ”吕玲玲忍不住道。
章知行和崔傅没有说话,顾希骑着自行车。
耿廉道:“这牛车是村里的交通工具,平时用它运送东西之类的,所以有点异味,你们刚 来不习惯,等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这溪头村到底是怎么样的? ”吕玲玲问,“真的那么差吗? ”
“你到了就知道了。”耿廉没有多说。
马车离开了县城,行驶过山路,越来越偏。溪头村的确是有些偏远,不仅仅是距离县城偏 远,而是因为附近的环境,山路十八弯似的。
到12点半左右,一行人才到了溪头村。
“这个点了,大家先去我家吃午饭,等吃了饭再分配住宿的问题。”吴大队长道,“耿廉 ,你也一块儿吧。”
“好的,我想去趟知青宿舍,待会儿再来。”耿廉道。
溪头村的屋子也不怎么样,基本都是草坯房,用瓦片的少,用砖头的更少,更别说大砖房 了。不过顾希知道,等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大砖房,小楼房就会慢慢的多了。
吴队长家是村里少有的好房之一,他们家盖的不是草,而是瓦片,而且也比一般人家大了 些。吴队长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已经成家了,还有三子没有,家里大,也没有分家。吴 队长的三子是村里有名的刺头,也就是那种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人。◎思◎兔◎网◎文◎档◎共◎享◎与◎在◎线◎阅◎读◎
但是农村里有句老话,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所以,就算吴队长想管教,他 婆娘护着,也管不上,以至于这三子就养歪了。
“来了?咋那么早?还以为不回来吃饭了呢。”吴队长媳妇听到声音出来了。
吴队长媳妇面板挺白的,在农村能这么白的,可见是那种晒不黑的面板。她看上去四十左 右的年纪,带着爽朗的笑容。但她也只是看着和气,要知道她是村里有名的霸气之人。是霸气 ,可不是泼辣。
吴队长道:“嗯,他们在县城没买什么东西,就提早回来了,午饭还没吃呢,就在咱们家 吃,你去准备些吃的,别饿了大家。”
“哎,我这就去。”吴队长媳妇也爽快。
顾希的自行车停在一边,他拎着袋子进了厨房,一边道:“婶子,要我帮忙吗? ”
吴队长媳妇看到是个白净的少年,笑着道:“不用不用,你们刚来,怎么着也是客人,哪 有要客人帮忙的。”
顾希从袋里拿出红烧肉:“婶子,我们刚来,也没粮食,真是打扰了。”顾希知道,在这 个年代,去别人家吃饭是要带上口粮的。
红烧肉一拿出来,肉香味就飘了出来。吴队长媳妇看到吓了一跳,因为红烧肉是热的,她 还以为这是顾希路过县城特意在国营饭店买的。
“这……这不用了,你快拿回去,也就一口饭,不值钱的。”吴队长媳妇道。
顾希道:“我刚下乡,很多事情都不懂,到时候还要打扰婶子呢。就是侄子拜访婶子,也 不能空手来的,您说是吗? ”
“你这孩子……”吴队长媳妇当然明白顾希的意思了,他们是知青刚下乡,总是需要村子 里有人照应的,而放眼这村子里,可不是她李桂花家最响当当吗?再看红烧肉,想到他们家孩 子很久没有吃肉了,吴队长媳妇舔了舔唇。
顾希又道:“待会儿吃饭的人多,您就别拿出来了。”
“行,那婶子就不跟你客气了。”吴队长媳妇不推辞了,大不了这少年在村子里她多照料 就是了。
“谢谢婶子,婶子,我想向您打听一个人。”顾希道。
“打听谁你说,如果是我们村子里的,还真没有我不知道的。”吴队长媳妇道。
“是十年前也就是63年下乡来的知青,叫乔舒的,您有印象吗? ”顾希问。
吴队长媳妇先是一愣,然后才想起你说的是那个……张憨子家的媳妇? ”
“张憨子的媳妇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叫乔舒。”顾希道,“您告诉我,她这十年过
的怎样吗? ”
吴队长媳妇有些意外,顾希这样打听人,她不免多想,不过再看年龄,跟乔舒也应该不可 能有其他搞破鞋之类的关系。但她还是谨慎的问你认识她啊